軍隊是擁有合法武裝力量的團體,所有國家對於軍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軍隊必須善盡職責,合法使用武力保衛國家和人民,這也是軍人的根本使命和職守。同時,軍隊作戰強調發揮統合戰力,因而要求下屬必須貫徹長官命令,不能陽奉陰違。這些要素,正是《中華民國陸海空軍軍人讀訓》第4條,宣示「盡忠職守,奉行命令,不容有延誤怯懦之行為」所揭示的道理。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民國102年在國防大學演講時,曾談到「軍事專業傳統」。他說:「軍人,尤其是常備軍人,不是職業,也不是事業,而是一項志業;這項志業對全體軍人而言,就是代表著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貞,這忠貞的信念不會因為現役或退伍而有所改變,現役有應盡的職責,即便退伍之後,仍須秉持忠貞的初衷,朝自己的信念與目標努力,這就是志業。」
簡而言之,軍人志業在忠於國家和人民,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克盡職守,這主要緣於軍人志業的獨特屬性。社會上雖然有各式各樣不同的職業,但究其內涵,都可以歸結到經濟目的,也就是出於生計的動機。但是,軍人與眾不同,軍人的唯一職責和使命,是捍衛國家、人民,是為國家、人民而生,必要時也須為國家、人民而死。所以,軍人並不是在用自己的勞力與智慧賺錢,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服務和奉獻國家。這也是國民革命軍的搖籃,黃埔軍官學校創校時,門口對聯清楚寫著「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用意。
所以,所有軍人都必須忠於身著戎裝所應有的職守。從廣義的角度而言,軍人必然不能悖離國家和人民的託付,因為軍隊手握武器,若踰越本分就會導致國家社會動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和肯塔基大學的兩位教授,曾經針對非洲1950年至2021年發生的所有政變進行研究,統計發現,這段期間非洲共發生超過200起政變,平均每年近3起;每當發生一次政變,往往預示之後還會發生更多的政變。這是非洲大多數國家發展停滯的根本原因,也是這些國家人民無去擺脫貧窮落後的結構性因素。
從狹義的角度言,軍人忠於職守的具體表現,是行為舉止要符合應有的尺度,也就是遵守紀律。軍紀的重要性,已在古今的戰史中,完全得到驗證。滿清末年時,清廷曾投入巨資,希望取法國外經驗,打造出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其中,北洋水師更是亞洲最強艦隊,但卻在甲午戰爭時敗給日本海軍。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軍紀渙散。歷史記載,清廷水師官兵例巡南洋時,一至上海、香港,便相率上岸淫賭;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時,艦砲甚且掛滿晾曬衣物,引起日軍輕視。清軍輕忽紀律,終於為海戰種下敗因。
近期的例子則是阿富汗和緬甸。2021年,美軍撤出阿富汗,當時阿富汗政府軍有30萬部隊,人數並不少,卻在不到1個月之內,被人數僅7萬的塔利班擊敗。阿富汗政府之所以土崩瓦解,主因之一就是阿富汗政府軍貪腐橫行、紀律渙散,一旦失去美軍扶持,立刻丟盔卸甲成了烏合之眾,這樣的軍隊,人數再多也無濟於事。同樣情形也出現在緬甸政府軍,雖然號稱有20萬部隊,卻無力因應各地割據的地方武力。近來緬軍在緬北地區節節敗退,數百個前哨基地和據點被地方武裝團體攻占,戰火進一步延伸到全國各地,也與緬軍貪污腐化紀律廢弛有關。這些事例在在顯示,沒有紀律的部隊,不可能打勝仗。
《國軍教戰總則》第3條「嚴肅軍紀」,將軍紀的重要性表達得非常清楚,「軍紀為軍隊之命脈,軍隊必須有嚴肅之軍紀,然後部隊之團結得以鞏固,軍民之合作得以增進,戰力之持久得以確保」,「而服從尤為軍紀第一要義」。軍人之所以特別強調服從的觀念,在於戰場狀況瞬息萬變,執行任務所冒的生命危險,遠高於其他各行各業。軍人若不服從命令,不僅會危及個人,也將危及同僚生命。再者,軍人的天職是保家衛國,當國家面臨外敵入侵時,軍人沒有「說不」的權利。同時,「軍以戰為主,戰以勝為先」,要達成戰勝的目標,必須統合所有作戰行動,而服從是統一行動最重要的前提,這就意謂著,服從不僅是軍人的職責,也是完成作戰任務必要的條件。
我國有句俗語:「在鄉為良民,在營為良兵。」前者要求全國人民遵守國家法律,後者則要求軍人盡忠職守、奉行命令。軍事任務攸關國家安全,絕不容許推諉延誤,更不容許在面臨危險時表現出怯懦之心。唯有所有軍人善盡本分,才能成就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鋼鐵雄師。
軍人讀訓第4條 不容有延誤怯懦之行為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