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向思考 克服心理壓力
社會日益多元,人們對於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議題也更加重視。國軍平日戮力戰訓本務,身處的職場環境相對高壓,為避免官兵因壓力導致身心失衡,國防部構建了完整的心理輔導體制,希望藉由多元管道,貼近基層官兵現況,營造和諧、愉悅的工作環境。

 軍隊的職責包括日常訓練和戰備勤務,且經常執行軍事演訓,官兵不僅要面對高強度的體力負荷,也會面臨高壓環境和潛在的心理挑戰。為調適其心理壓力,國軍結合多元管道,推動心理衛生(輔導)工作,旨在提供系統性的心理建設和防護措施,防止官兵長時間處於高壓下,引發焦慮、憂鬱,甚至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國軍內部心輔資源及民間心理諮商資源,彼此協調聯繫密切,透過協同服務的加乘作用,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官兵面對的心理挑戰是多方面的,例如軍事演訓須高度專注力和強健體能,潛艦和彈藥庫的工作則要求極高的安全意識和警覺性,在潛艦或封閉環境中,面對長時間封閉和隔離、生活與作息空間狹小,可能缺乏社交互動,導致心理壓力累積。無論實彈演習或日常維護,官兵的工作內容充滿潛在危險,且高度專業的環境對心理韌性的要求更高。

 此外,軍事任務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突發事件可能隨時發生,需要官兵時刻保持高敏感度和快速應變力,如果官兵長期經歷壓力源,卻得不到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和壓力疏導,可能衍生心理疾病,同袍間須提高敏覺、互相留意。

 為有效應對與管理任務壓力挑戰,「國軍心理衛生(輔導)工作教則」提供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並以初級發掘預防、二級專業輔導、三級醫療處遇架構,期促進官兵心理健康管理,防範自我傷害。

 除了國軍內部心理輔導與諮商資源,國防部也納入民間心理輔導資源管道,針對不同官兵的需求,提供更加靈活與多元化的心理支持與心理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個人心理諮商、團體輔導、家庭治療等,形成更完備的心理健康管理與照護管道;同時推廣多元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策略,讓更多的官兵及家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掌握基本的心理調適技巧。

 所謂自助人助,有了完善的防處機制,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更是重中之重。人有憂鬱、無助、悲傷、痛苦等負面情緒,也有愛、樂觀、快樂、幸福等正面情緒,心理學界證實,正向思考的復原力,可抵消或減緩負面事件發生後對生理的衝擊,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平靜與和諧;透過培養正向思維模式,可重新定向心靈,激發內在的力量,並開啟自我發現的旅程,從而改變人生。

 正向思考是一種將注意力集中在積極、希望和解決方案上的心態。它不僅止是樂觀主義,更是以實踐、主動的方式來看待生活中的挑戰。面臨困難時,正向思考可幫助保持冷靜、積極,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被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

 至於要如何培養正向思維模式?首先是意識到自我懷疑、對未來的悲觀預期等負面思維模式,並加以改變;再是積極自我對話,當負面思維出現時,要用積極的語言來回應自己,例如將「我做不到」轉變為「我可以嘗試一下」,或將「這件事情很糟糕」轉變為「這是一項挑戰,我可以克服它」;保持感恩的心態,感恩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正向思維工具,每天花一些時間回顧自己的生活,找到值得感激的事,即使是一點小確幸,也可幫助轉移注意力,從而改善心情;與積極的人在一起,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如果你需要換位思考,請與樂觀主義者在一起,並退出別人抱怨的社交圈;尋找解決方案,當面臨困難時,勿陷入抱怨或自我懷疑中,應專注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求幫助、制定行動計畫或改變心態,以應對挑戰,最終必能克服心理壓力,找到出路。

 戰力根源於強大的心理素質,唯有結合多元管道,強化官兵心理健康管理,方能增強精神戰力與工作效率,為國家安全和穩定做出更大貢獻。如何從點到線到面,落實心理衛生工作,須從強化每位官兵的心理健康做起,讓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身為軍人的職責與使命,縱然有艱難險阻,也無須畏懼,因為同袍、長官之間,一定會相互扶持、相互勉勵,共同朝向精實勁旅的目標,奮鬥不懈。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