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藝術家林允力在北門區東隆文化中心展出45件「鐵雕」作品
【記者邱仁武、陳馥齡/台南報導】大家看過石雕、木雕、紙雕、沙雕、鹽雕等創作,但是相信有很多人都沒有看過「鐵雕」,出身於台南市將軍區素人藝術家林允力,敬佩早期農村婦女的精神,於農閒時間以白鐵,雕塑出早期農家婦女勤勞節儉生活景象,15日起在北門區三寮灣東隆文化中心公開展出45件作品,東隆宮董事侯明舜、總幹事吳崑源、三慈國小校長黃三和及展出者林允力在開幕後呼籲大家踴躍觀賞難得的藝術創作。
東隆宮董事、也是博物館展出召集人侯明舜說,東’隆宮文化中心為提昇地方文化館的內涵,針對農漁村生活的歷史故事而策劃「農漁村故事鐵雕藝術展」,藉由長期生活於鄉下的點點滴滴故事,在參展人林允力先生的巧思下,製作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鐵雕作品,以農漁村生活故事為主題與背景,描繪4、50年代農漁民披荊斬棘的刻苦耐勞精神,藉由展覽活動以緬懷先民的辛勤開墾,其極具教育推廣意義,也充分落實文化館加強對於偏遠地區觀眾的服務,以改善與提昇文化中心營運與發展。
素人藝術家林允力表示,早期的台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農民們「靠天吃飯」而且每個季節都有做不的「活兒」要做,一整年收成量和氣候等因素息息相關,如果一整年都是風調雨順,農民就有固定的收入,又假若這一年風災頻繁,就可能造成農民們吃不飽,穿不暖。早期農人的收入其實很不穩定,環境與生活品質未盡理想,地位普遍不高,更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食番薯飯、穿破衫、脫赤腳、挑水灌溉、扛扁擔走遠路。生活雖然艱苦,農家婦女勤儉純樸,在物資缺乏的困境中卻是意志堅韌,對於辛勞的工作與家庭的付出毫無半點怨言。
素人藝術家林允力說,他是為感念先祖對土地的尊敬與保護,讓子孫世代傳承的無汙染且生生不息的農地,更敬佩早期農村婦女的精神,因此利用農閒時間,透過白鐵雕塑出早期農家婦女生活景象,傳遞傳統農家勤勞節儉的精神,期許透過展覽觸動「人和土地」的韻律,歡迎大家及長輩們一同來回憶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見證在地之美。
東隆宮董事侯明舜強調,這項傳遞農家勤儉精神林允力鐵雕展,自7月15日至8月31日,歡迎大家過去曾經看過石雕、木雕、沙雕及鹽雕等創作民眾,來親自體驗及觀賞難得一的「鐵雕」藝術創作。

東隆宮董事侯明舜、總幹事吳崑源、三慈國小校長黃三和呼籲大家踴躍觀賞「素人鐵雕藝術家林允力」難得的藝術創作。(記者邱仁武/攝)

東隆宮董事侯明舜、總幹事吳崑源、三慈國小校長黃三和呼籲大家踴躍觀賞「素人鐵雕藝術家林允力」難得的藝術創作。(記者陳馥齡/攝)

素人鐵雕藝術家林允力與作品「開拓」合影。(記者陳馥齡/攝)

素人藝術家林允力的鐵雕作品「八仙桌」及抬轎等。(記者邱仁武/攝)

素人藝術家林允力的鐵雕作品「飲水思源」。(記者邱仁武/攝)

素人藝術家林允力的鐵雕作品婦人挺著大肚子下田工作。(記者陳馥齡/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