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仁武/台南報導】麻豆新樓醫院昨天在醫療大樓10F會議廳辦理「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以 「壓迫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為主題作醫療講座,獲得讚賞。
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說,隨著醫療進步,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進而高齡人口逐漸攀升,因此罹患老年人慢性疾病比例也隨之成長,其中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病人骨骼結構密度變小,骨質強度減弱,因此只要跌倒、彎腰搬重物等就會容易導致脊椎骨折,即所謂的骨質疏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此時病人只要稍微移動就會開始感受劇烈疼痛,只好長期臥床不動,衍生其他複雜臨床問題如:肢體萎縮、活動力減退、便秘、排尿困難、嚴重還會造成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張昂傑醫師說,壓迫性骨折初期大多採取保守治療臥床休息的方式以及穿背架與利用藥物來緩解疼痛,讓骨折處自行癒合,但需要3個月或以上的時間。長期臥床就容易會造成上述的併發症,因考量到老年人骨骼癒合能力相對年輕人差,加上面臨後續的併發症,則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考慮。目前手術治療主要由皮下穿刺將“骨水泥”灌入被壓迫的椎體內,加速脊椎本身的癒合和固定,並能夠迅速減緩病人的疼痛,讓病人能提早下床活動,稱為「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治療方式是在病人背部,切開1個約0.3公分的傷口,放入專用導引針後注入人工骨水泥,待液態狀的人工骨水泥凝固,即可拔除導引針結束手術。整個手術時間約30~60分鐘,可採取局部或全身麻醉。
張昂傑醫師指出,骨水泥的選擇多又複雜,到底要如何做出適當的選擇呢?目前骨水泥主要分成「健保」與「自費」品項,其主要有三個差別:價格、黏稠度、骨水泥溫度。骨水泥併發症雖然少,但是並非百分百不會有風險(骨水泥滲漏、感染、血管穿刺…),其中骨水泥滲漏最為常見。骨水泥的滲漏大部分不會造成任何症狀,但是如果嚴重滲漏到脊髓或神經根,就會造成神經壓迫的症狀,如下肢疼痛與無力。若滲漏到靜脈血管,順著血流進入肺臟,塞住肺部血管引起急性肺栓塞,嚴重會造成缺氧或急性心臟衰竭等致命情況,這些狀況絕對不能被忽視。
為了避免滲漏風險變高,除了仔細評估病人骨折狀況外,張昂傑醫師說,灌入骨水泥的黏稠度相對是重要的因子,大部分骨水泥要先攪拌,從稀釋到變硬僅僅只需15~20分鐘時間,然而越稀釋的骨水泥,注入後發生滲漏機會越大。但如果讓骨水泥變太硬,那就沒辦法再灌進椎體內了,因此醫師將會在術中評估灌入的時間。市面上有新型高黏度骨水(Confidence bone cement® system),聚合物分子量大、支鏈多,流動性弱,更能夠精確控制注入,允許醫生按病情注入準確用量。雖然價格昂貴,但卻大大減少了滲漏的情形,加上低溫特性,也不會造成周邊組織神經的熱傷害。
張昂傑醫師表示,當病人脊椎骨折後有脊柱後突的風險,經醫師評估後可接受「經皮脊椎體支撐系統」,市面上主要有氣球擴張支撐系統和支架支撐系統(SpineJack® system 、Tripod-Fix)。目前主流的SpineJack、Tripod-Fix支架支撐系統,主要經皮穿刺方式,結合可植入金屬支撐架與骨水泥灌注,將被壓迫的椎體進行支撐,還原椎體的高度,以避免椎體被壓扁後造成脊柱後突,衍生成駝背,神經壓迫等併發症。雖然對脊椎支撐的效果最好,但是目前暫無納入健保項目。
張昂傑醫師說,醫師會以自身的專業判斷,先評估病患骨折的情形,看是否適合脊椎體支撐系統,還是單純的骨水泥整型術手術就好。這些醫生都會與病人詳細的溝通,給予正確的資訊,讓病人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接受手術後,病人如果疼痛明顯改善,經醫師評估後即可穿戴背架提早下床活動,按時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鈣質與維他命D,並且避免再次跌倒或彎腰搬重物,以減少再次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情形。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張昂傑醫師」壓迫性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醫療講座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