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軍人武德 踐履保家衛國使命
每個行業都有職業規範與職業道德,軍人也不例外。就國軍官兵而言,國軍的「職業道德」就是「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五大規範,唯有嚴格遵守、澈底實踐,才能贏得百姓尊敬。軍服,既代表國家主權,也是個人榮譽的象徵,穿上軍服,就必須尊重自己、尊敬國家,這是每一位軍人應有的基本認知。

 根據國語字典解釋,「德」,是「人類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可見「德」絕不是空泛的文字,也不是書生空談,而是真實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日日實踐的基本要求。揆諸人類歷史,近千年來承平時期不多,各地戰亂烽火從未停歇;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都曾經歷戰火摧殘、百姓流離失所;因此,一個國家的「治與亂」,端視軍人是否具有武德以及實踐武德的決心。

 軍人,不只是捍衛國家安全與百姓福祉的武力,更是維繫國家道德的底線。任何國家對軍人的道德要求,皆遠遠超乎一般百姓,因為「軍人是合法擁有武力者」,必須嚴以節制。而世界各國對軍人的道德要求,皆以服從為天職。軍人,在承平時期,絕不能忘了自身的責任,必須堅守職務上的信念,遵循軍人核心價值。當國家面臨危急存亡之際,軍人更須拋頭顱、灑熱血,展現「我死則國生」的大愛,職責更甚於一般職業,因此,軍人的品格與氣節,更是檢驗國家能否屹立生存的唯一標準。我中華民國自立國至今,歷經北伐、抗戰、剿共、光復臺灣、保衛臺灣、建設臺灣諸階段,國軍官兵所展現的軍人武德,正是中華民國國祚永續的核心力量。

 軍人武德的實踐,是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關鍵因素。今天,國家的處境較建軍初期更為艱困,社會風氣更為複雜,國軍的責任,也更為沉重。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到,軍人武德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亦是軍隊的無形統帥,將領指揮不到的地方,就必須靠軍人武德來補足。在我國傳統兵學思想中,品格與志節也始終列於首位;《孫臏兵法》裡說得非常明白:「德者,兵之首也」。《曾胡治兵語錄》也強調:「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國軍奉行的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也就是「智者不惑、信者不貳、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嚴者不私」的精神。國軍官兵唯有陶冶正直、誠實的品格,方能彰顯高尚的武德涵養,這不僅是我中華民族傳統軍人所重視的修為,也是維繫部隊戰力、左右戰局勝敗的關鍵。

 其實,維繫軍人尊嚴的,不僅是身上穿的這一身軍服,更是軍人武德的核心─軍紀。一支有戰力的部隊,必是一支軍紀嚴明的部隊;即使敵人比自己多出數倍甚至十數倍,軍紀良窳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還記得「一江山戰役」壯烈殉國的前賢嗎?他們在戰場上克盡職責,雖然幾乎全員陣亡,但軍魂長存、武德永昭。在面臨生與死的抉擇時,一江山上的先烈們義無反顧,抱定殺身成仁的決心,這就是軍人武德實踐的極致。這樣的軍人,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這樣的軍人,才是永保我中華民國國祚的典範。

 雖然當前的國內外情勢,迥異於抗戰時期或政府遷臺初期的烽火歲月,但軍人保國衛民的職責,從未改變。在承平時期,每當有重大事故或災難發生,國軍官兵便會立刻馳援,民眾只要看到身著迷彩服的官兵出現,心就安定。這證明,這一身的軍服既是榮耀也是責任,是不容任意污損的。不論在本島、外離島、地面、空中、海上,國軍苦民所苦,守護人民的形象,深植人心;不論是風災、水患、地震、疫情,國軍皆以不同的方式捍衛國家、保護百姓,儘管軍種、兵科、階級、職務有別,不變的是,我們以身為中華民國的軍人為榮。

 綜言之,身為軍人,最重要的信仰與價值,就是效忠國家、服膺憲法、愛護百姓,國軍始終力行軍人天職,守護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更抱持「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信念,將自己的人生,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國家。身為現代軍人,除了戮力於戰訓工作,於平時累積卓越訓練成效,更應時時砥礪軍人武德、嚴守軍紀,以不負國人殷切託付。全軍官兵應時刻惕勵自己,堅定「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及「國家、責任、榮譽」信念,陶鑄無私無我、犧牲奉獻的節操,共同為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為百姓的安全福祉,努力奮鬥。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