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仁武/台南報導】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今天在醫療講座上公開呼籲,一旦發生脊椎損傷,應緊急就醫,由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評估,若有神經壓迫,應把握黃金時期,儘快接受脊椎手術,這樣才能改善病人預後並降低死亡率。
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特別提出一個案例指出,42歲雪姓女性外籍移工,被男友使用機車乘載時,不幸發生車禍,其當下從機車上摔落,背部撞到馬路分隔島,當場下肢動彈不得,緊急送至麻豆新樓醫院,藉由神經檢查發現雙下肢幾乎癱瘓,發現第十一胸椎骨折嚴重脫臼合併神經壓迫。經他確認生命徵象穩定後,安排神經減壓手術,胸椎骨折復位及後固定融合術,術後腳板慢慢移動了,在經過一個月的藥物以及復健治療,病人可以靠助行器行走,很感恩張昂傑醫師的正確判斷和緊急的手術治療,但由於簽證的關係,雪女士不得已需回家鄉繼續休養,但她也承諾,等她康復後必再回來感謝張昂傑醫師和麻豆新樓醫療團隊。
張昂傑醫師表示,造成脊椎外傷原因,包括高處墬落、車禍、跌倒、運動傷害等等,這些脫臼型骨折,大部分都是由非常強大的外力衝擊造成,脊椎骨頭嚴重移位,脊髓和神經被推擠或壓迫,常見症狀有感覺異常、運動障礙、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則恐造成永久性癱瘓。
張昂傑醫師提及,雪女士可以恢復的這麼快,主要還是跟當下脊髓受傷的程度有關,脊髓受傷的嚴重程度可以初步分成「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而「不完全損傷」預後相對較好。雪女士雖然脊椎嚴重脫位,下肢無法移動,但腳底還有些感覺,而且肛門反射正常,因此歸類為不完全性損傷。當下建議雪女士應接受積極的治療。
張昂傑醫師表示,當時在確定生命徵象穩定後,接下來8小時之內給予大量的類固醇來抑制已受傷、缺氧的神經組織細胞持續發炎。目前醫學實證手術治療黃金時間為脊髓損傷後24~48小時以內,也就是儘快手術才會有更好的療效。脊髓損傷手術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依然脫離不了兩大目的:(1)減緩神經壓迫與(2)穩定脊椎構造。手術後,接下來的6~8週,除了避免併發症外,即可透過各種藥物,中醫針灸,復健來修復存留剩餘的脊髓功能。
張昂傑醫師強調,隨者醫療科技進步,針對一些嚴重脊髓損傷的病患,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也會慢慢普遍起來,未來能為患者獲得復原的新希望。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呼籲一旦發生脊椎損傷應緊急就醫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