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九三軍民同慶 踵武前賢延續國祚
9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軍人節,也是「全民國防教育日」,值此國際局勢風雲詭譎、區域情勢複雜多變時刻,軍人節不僅具有表彰三軍將士忠勇氣節、向為國犧牲奉獻的國軍袍澤致最崇高敬意的深刻意涵,更有期許全體國人同心愛護國家、共同守護家園的時代意義。

 民國34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和戰敗國日本達成停戰協定,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密蘇里號戰艦舉行受降儀式。基於我國是全世界率先抵禦帝國主義侵略,且奮戰時間最長的國家,各國為表敬重,決議由我國代表領銜進入典禮會場。隔年,國民政府即決定,將9月3日訂為「抗戰勝利紀念日」,表達國家與國民對所有為國捐軀國軍將士的崇敬,以及永誌不忘的緬懷。

 至民國44年,政府鑑於國軍各軍種、兵科多有具獨特意義的紀念日期,但尚未有可代表全體國軍官兵的統一節日,為增進三軍團結、提升軍人榮譽感,乃進一步將「抗戰勝利紀念日」訂為「軍人節」,期望國軍官兵均能效法前人忠烈愛國、有我無敵的志節和精神,秉持犧牲、團結、負責的中心信念,戮力戰訓本務,捍衛國家安全。

 隨著時代演進,全民國防政策已成為我國國防施政的內涵本質。國防部為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於94年依《全民國防教育法》,辦理「全民國防教育日」甄選活動,依票選結果,訂定每年軍人節同時為「全民國防教育日」。至此,軍人節既是屬於每位國軍官兵的節日,也是值得全體國民共同慶祝的節日,原因不僅在於,中華民國擁有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效忠國家、愛護人民,既能不懼外敵保家衛國,也能在危難時扶助百姓的精悍武裝力量,亦在於國防事務需要全民支持,而國軍是國防事務的主要執行者,國軍的節日,當然也是全民的節日。

 為慶祝軍人節,中華文化總會特別於昨日公布《匠人魂》最新影片,以海軍水下作業的任務,凸顯國軍在各領域發揮專業,守護國人安全的辛勞。另外,青年日報社也與中華文化總會共同合作、製作文創品,以柴小寶為主角,分別身著陸、海、空軍代表服裝,搭配臂章、紀念棒球和留言板,希望透過更貼近民眾的溫柔方式,讓不分族群、年齡的國人同胞,藉此認識軍人節、熟悉國軍,進而支持全民國防。

 國軍與中華民國肇建緊密相連,國軍軍史正是國家歷史至關重要的組成。從黃埔建校開始,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是國軍捍衛國祚的英勇經歷;70餘年來,確保臺澎金馬免於中共鐵蹄蹂躪,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則是國軍官兵保衛國家主權、守護民主自由,以社稷繁榮發展安定力量為己任的堅定承諾。

 從「古寧頭戰役」、民國40年代的兩次臺海軍事危機,再到「臺海飛彈危機」,不論面對什麼樣的艱難挑戰,國軍都能沉著應對,屢屢粉碎敵人的進犯圖謀,讓國人同胞在安定環境下,從事各項生產活動,一步步將臺澎金馬建設為繁榮富足的社會,以及全世界經濟發展及民主政治的典範。

 每當重大災害來臨,國軍也總是秉持「聞聲救苦」精神,向最需要幫助的地方挺進,全力投入各種救災工作。迄今,「只要看到身穿迷彩服的阿兵哥在就安心了」這句話,已成為國人對國軍信賴與肯定的最真實寫照。

 近年,中共挾軍力快速提升,不僅對外姿態愈顯強硬,更不斷增加在西太平洋的擴張性軍事活動。尤其更常以各種藉口,伴隨灰色地帶行動,在我海空域進行騷擾、試探,其軍演恫嚇、挑釁也早已成為常態;且以認知作戰配合,企圖影響我民心士氣,分化社會團結,動搖民眾對國家、國軍的信任與支持,造成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是類舉動,都是國軍面對的嚴峻考驗與挑戰。

 誠如總統賴清德出席「113年軍人節暨全民國防教育日表揚大會」時勉勵國軍,臺海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要素,而靠實力達到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國軍須持續茁壯,成為更精實的鋼鐵勁旅。除凸顯國軍責任之重大,亦有賴全體官兵不斷勤訓精練,時刻提高警覺,方能以堅強戰力與完善準備,讓敵不敢輕越雷池一步。

 在軍人節的光榮時刻,我們一方面期望「軍愛民、民敬軍」理念,進一步昇華為我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使國家安全的屏障更趨厚實;另一方面,也要向三軍將士表達敬意與感謝,期許踵武前賢,不斷成長,永遠以身為侵略者剋星的中華民國國軍為榮。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