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范仕毅/澎湖縣 報導】2026年的澎湖縣長選舉目前已悄然進入熱戰前夕。由於綠營內中央與地方政績頻頻失分,民進黨澎湖縣長陳光復的政見與承諾接連跳票、施政爭議也連環爆,不僅被地方基層質疑「說一套做一套」,更陷入自家人「互打內戰」的尷尬局面。與此同時,泛藍陣營則在基層深耕多年未見斷線,其中,曾參選2022年縣長的前馬公市長葉竹林,持續經營基層,在地方逐漸累積人氣與動能,正成為泛藍勢力當中最難忽視的挑戰者。
這是一場綠營內鬥未歇、藍營整合未成的混戰。誰能脫穎而出,不只將重塑澎湖政局,也將成為全台觀察2026地方選舉風向的關鍵前哨。
內耗、跳票、失焦 民進黨在澎湖失去信任資本
綠營縣長陳光復的執政早已失去蜜月期。從軍公教加給政策「開空頭支票」,到近期風力發電政策一路惹火地方,地方反彈聲浪與日俱增。3月21日馬公風櫃設置風電案引爆民怒,陳光復雖急於表態「與民意站在一起」,但卻在公開場合與在野的民眾黨市代會副主席莊國輝火爆交鋒,形同打臉自己的行政溝通無效,讓縣府形象雪上加霜。
更諷刺的是,陳光復在縣長任期中喊出「第三家航空公司」即將啟航澎湖,試圖塑造交通突破政績,卻遭自家立委楊曜在臉書上公開打臉,直指該承諾「尚無進展」,甚至是「傳說」。立委與縣長公開交鋒,不僅揭示政策跳票,更凸顯民進黨內部對澎湖治理早已喪失共識。
此外,最具象徵性的跳票事件莫過於「比照金馬」調高澎湖軍公教離島加給的政見。當年選舉主打軍公教票倉的陳光復,承諾選後立即實施加給政策,蘇貞昌政府拍板通過,但行政院長換人後政策即遭撤回,政策跳票既打擊基層軍公教信任,也讓民進黨的誠信徹底破產。
陳光復聲望低迷 綠營換將傳聞不斷
陳光復聲望持續下探,黨內自然出現「換將」聲音。現任立委楊曜浮上檯面,被視為民進黨可能的熱門「換將人選」。此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在內政無力、民調疲軟的現況下,民進黨中央若真要鞏固澎湖版圖,不得不面對「拔陳換將」的政治現實。
但問題在於,換將能解決問題嗎?內部鬥爭若未及時止血,再多候選人也難以修復民進黨在澎湖失序的執政問題。
葉竹林持續深耕 成泛藍最強人氣實力派
反觀藍營,雖然一度因2022選戰賴、葉相爭造成挫敗,但葉竹林選後未曾退場,反而以更低姿態、更多行動,一步一腳印地走進民心。他積極經營社群平台,話題緊扣地方時政,不論是交通、醫療、文化、教育、社福等議題,皆能提出具體觀點。
葉竹林在廟會遶境中親自扛神轎,積極參與廟宇活動,充分融入社區民眾生活,與鄉親交換意見想法,了解地方需求與商圈店家攤販的心聲,不僅鄉親給予肯定,也獲得年輕世代一致好評,葉竹林在里民活動中與長者親切互動,展現的是勤走基層、樸實無華的政治風格。
葉竹林也積極參與一市五鄉的各種公開活動,例如社區關懷據點的老人共餐與長青慶生會、跳蚤市場、各類職業工會大會、救國團活動、讀書會、新移民聚會、數位機會中心學習課程、關心食安以及漁港建設等,葉竹林也經常到各地探訪美食,提供給網友來澎湖的美食行程參考。
這樣的葉竹林,儼然已經不是上次選舉的「挑戰者」,而是藍營中最有親和力與民意基礎的潛在共主。他沒有公職身份光環、沒有大人物加持,但卻用行動創造民意支持,這一點,正是如今政治人物最稀缺的「信任資產」。
藍營的十字路口:團結戰線,還是錯失機會?
然而泛藍陣營內部仍有人對2022年葉竹林參選導致賴峰偉落敗耿耿於懷。事實上葉竹林當年並非是脫黨參選,並且賴峰偉當初回鍋參選第三個任期時,就曾承諾不再參選第四個任期,這是是眾所皆知,如今賴峰偉早已遠離澎湖,藍營不應再糾結在過去無謂的紛爭當中,認真思考與葉竹林的合作關係才是對國民黨最好的事。
葉竹林自從上次選後,即持續耕耘基層、匍匐前進,一如美國川普一樣持續在為下一次的選舉熱身準備,所以葉竹林現在反而是非綠陣營當中最具備「勝選能力」與「延續性」的人選。唯有合作贏回澎湖縣長,國民黨才有機會奠定2028年的重返執政。
澎湖地方政治觀察家指出,國民黨若仍陷泥於過去恩怨而無法團結,只會錯失在民進黨執政信任崩潰下的歷史機會。葉竹林能否獲得泛藍整合支持以及藍白的合作,將是這場選戰能否「藍天白雲再現」的關鍵。
2026選的不只是縣長,是執政信任的重建
澎湖不是六都,也不是媒體最常報導的選戰舞台,但這場選舉所反映的政治現實,卻與全台趨勢同構:人民厭倦跳票,期待誠信;厭惡口號,更相信行動。2026的澎湖縣長選舉,不只是一次地方選舉,更是一次對民進黨執政能力、政策誠信與基層認同的全面檢驗。
在這場選戰裡,葉竹林不可否認地已經扮演「重新定義政治誠信」的角色,唯有團結與合作才能贏回澎湖縣,贏回澎湖才是國民黨奠定2028重返執政的關鍵。然而民進黨能否止血重整,挽救執政頹勢,政治趨勢已經指出方向,但最後的答案,在2026年11月28日,由澎湖的選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