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土地浮濫徵收 世界第一
台灣土地浮濫徵收 世界第一

(記者程書明/報導)

政府是人民權利的守護者或侵犯者?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彭建文教授在11月8日國父紀念館的「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公益講座-小蝦米贏大鯨魚」中,以土地徵收為例,帶領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土地的公平正義。

彭建文表示,土地徵收是國家基於最高的主權,依照法定的程序剝奪人民的財產,目的是要增進整體社會的公共利益。所以土地徵收是一種非自願性,強制性的財產權剝奪,當然對人民的影響非常大;尤其對農夫來講,農地被徵收,工作權就被剝奪了,生存權也被剝奪了,還要改變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所謂官逼民反,政府不是不能徵收土地,而是要非常非常的謹慎,非不得已,不應該去徵收人民的土地。

彭建文引用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及第十四條,強調政府要徵收人民的土地有幾個很重要的要件:第一、政府要剝奪人民的土地財產權,必須要有公共的使用,或者是具備非常強的公共利益;第二、一定要符合正當的法定程序;第三、要給予公平的補償;第四、要符合必要性,也就是要符合比例原則;所謂比例原則就是有用到的才徵收,沒有用到的就不應該擴大徵收。

彭建文舉了幾個實例來說明土地徵收是否適當。例如,政府要蓋學校,可不可以徵收土地?要思考現在人口老化、少子化,台灣有很多學校已經快招不到學生了;現在房價很貴,政府可以徵收學校旁邊的土地,蓋宿舍賣給老師嗎?大家都知道不行!這就很清楚,什麼是符合公共的利益?什麼是不符合公共的利益?政府要蓋捷運,是否可以徵收私人土地?好像可以,可是政府想要節省興建成本,要做聯合開發,就把土地範圍畫大一點,蓋捷運宅、蓋商場,這樣可不可以?美河市引起居民很大的爭議,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政府可不可以徵收私人的土地,再把這個土地,給私人蓋工廠?假如政府想要做科學園區,可不可以?台灣過去有很多胡亂徵收土地的狀況,引起非常激烈的抗爭,最有名的就是苗栗竹南大埔張藥房事件。

彭建文指出,台灣土地徵收創下世界奇蹟,比起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台灣土地徵收全世界第一名,因為太過於浮濫了!「公共利益」、「公共使用」界定太廣泛了,很多政府都把土地徵收當作生財器具,透過土地徵收的方式取得很多土地,賺取利益。土地徵收由誰負責審議?通常是政府自己審議,這就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人民有沒有實質的參與權?就是要落實聽證制度,不要流於形式。當人民的權利受到損害時,要怎樣進行行政救濟?律師說政府打官司99%會贏,人民要贏的機會非常非常渺茫!土地徵收的公平補償,過去是依公告現值加四成補償,民國101年1月4日修改為依市價徵收,但是市價由政府決定。

彭建文說,政府訂定土地徵收條例並不是要鼓勵政府徵收,而是限制政府徵收不能濫權,應該要秉持用多少取多少,不能多取。稅法其實也是限制政府的課稅行為,不應該任意擴張解釋,侵犯人民的稅賦人權。像太極門弟子的敬師禮,都是屬於贈與性質,稅務機關把它當作補習班學費來課稅,就是擴張的解釋,已經侵犯到人民的稅賦權利,尤其是對太極門這樣一個長期提倡修身養性、端正社會風氣,而且積極幫助國家進行國民外交的民間團體,政府應該要大力協助甚至大力補助,為什麼會忍心讓這樣的團體,稅賦人權長期受到侵害?彭建文引用美國人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恩的一段話:「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跋扈,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說明別人的土地被徵收的時候,我們若冷眼旁觀,當自己的土地被徵收時,別人也會沉默;對太極門的稅務案件,也是一樣。面對不公不義的事,不能期待別人來做,要從自己做起,要勇敢站出來,小蝦米贏大鯨魚就是蝦米要團結,團結相同理念的民眾,給行政部門壓力,改善的契機就是人民的團結。

受到太極門「良心時代運動」正面能量的啓發,讓彭建文願意站出來參與改革的活動,並呼籲老師們除了重視專業外,更要重視學生的良心,因為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社會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也有很多契機,與其抱怨大環境不好,更要掌握可以改革的契機,讓社會變得更好,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彭建文教授指出,面對不公不義的事,改善的契機就是人民的團結。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