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術基金會參訪溫州洞頭聞台灣鄉音
【記者王輝丹/洞頭報導】中華學術文教基金會浙江參訪團十一、十二兩日在溫州洞頭,分別參觀了洞頭東海貝雕博物館、九畝丘海創園、半屏山、海峽兩岸同心小鎮、望海樓。參訪團成員到訪之處與當地居民用台話親切交談,讓陪同參訪的民革浙江省委員會聯絡處處長何劍鋒直呼,這才是真正的參訪交流。民革溫州市委會副主委南品仁、洞頭當地官員全程陪同。

 參訪團成員台灣中國書法學會監事邵文虎告訴記者,洞頭與鹿港一帶人的口音相似,屬於中部台語。他認為洞頭有人在兩三百年以前渡海到台灣定居。

 邵文虎說,洞頭(人)講的話,很類似東南亞國家華人的「福建」話,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相信這己可以證明在台灣的本土方言就是幾百年從大陸流傳過來的。今天我們與這個村落的老者用「台語」溝通得非常通暢,令我們感到驚喜,竟然在浙江洞頭,找到並證實了兩岸同種同宗的話語。

 洞頭民謠曰:『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台灣』。近年來,洞頭與台灣交流越來越頻繁,從尋根謁祖、探親訪友到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旅遊觀光、社團互訪等。當地借鏡台灣經歷約三十多年鄉村探索之路,從環境、產業、文化三個層面著手,兩岸同心,打造海上花園。

 來源台灣新生報

 ▲參訪溫州洞頭古村落與當地人(左一)用台語交流。

 ▲洞頭參訪同心小鎮

 ▲洞頭風景

 ▲洞頭東海貝雕博物館

 ▲洞頭望海樓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