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密警覺,確保機密安全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因為「洩密」而亡國的例子亦不在少數,當然更有因「保密」而「確保國土安全」的例子。例如,宋朝剛成立之時,南邊仍有小朝廷南唐,當時趙匡胤為了早日完成統一大業,便派特使盧多遜到南唐,以「朝廷準備重修天下地籍圖」為由,希望南唐後主李煜能把南唐轄管的19州地勢、邊防、戶口等資料「繕妥」,好讓盧多遜攜回。懂音律、善詩詞的李後主不假思索,命臣工照辦,不多久宋軍按圖索驥兵臨城下,讓南唐後主最終成了階下囚!

 同樣地,宋神宗時,高麗使者假藉進貢之名,所到各地即主動索取當地地圖,藉口「以後來朝,不會迷路」,各州縣無不配合提供,當高麗使者到了揚州,揚州太守發現高麗使者「索要地圖」與「進貢」無關,恐是「別有所圖」,於是將計就計,對高麗使者說:「想整理一份更完整的江浙地圖」,如果使者能把已蒐集到的各州地圖讓他參考,他必能重製一份更詳細且清楚完整的地圖,讓使者帶回國去,「以便下一任使者來朝時不致迷路」,於是這名使者把蒐集到的地圖交給揚州太守,揚州太守拿到高麗使者呈交上來的地圖之後,立即一把火把它燒了。

 我們於是知道,兩件發生在北宋與「保密」有關的案例,一則亡國、一則保國,即證明了「保密」工作何等重要。即使像地圖、人口、戶籍、邊防這樣在李後主眼中的「小事」,最後卻成了亡國的禍首;揚州太守能從高麗使者「索要地圖」察知進貢者「心懷不軌」,消弭可能的禍殃,確保國家安寧,由此可見,「保密」工作是多麼重要,也需在細密處多加留意、落實。

 其實,當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在重視「隱私權」的今天,每個人都懂得保護「個人資料不外洩」,即使上網購物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常態,但誰都不願自己的個資遭店家外洩或被網路駭客竊走。同理來看,國家資訊也攸關你我生存安全,更應嚴予周延保密才對。 

 「謀成於密而敗於洩,三軍之事莫重於密。」細察近年來破獲的共諜案,除了部分受到金錢、女色誘惑外,亦有部分是以「別人不知道我知道」、或是「有辦法拿到國家機密」,向同儕炫耀,以及透過臉書、line等傳播工具,把訊息傳遞出去。有人或許不覺得「側錄雷達無線電訊號」有多嚴重,但若我們周遭有像約瑟芬閨密那樣的友人,懂得從郵票這樣細微的地方探查軍情,則國家安全堪虞。

 綜言之,當前兩岸情勢外弛內張,民間交流雖然密切,敵人對我情蒐卻日益細密;在自由民主的臺灣,各種資訊難辨真偽、傳播載體氾濫,在國人心防不固的現狀下,若我們仍以為此次民間企業所為並非多嚴重的事,有朝一日其苦果恐會由全民共嚐!「保密防諜」雖是老生常談,卻也是慎之又慎的國之大事,我們不分軍民,應朝夕警惕,防微杜漸以為確保!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