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余光中教授\回憶錄
楊嘉裕/文

華人界鼎鼎大名的詩人余光中教授,告別式今天舉行。也象徵著他們那一代,來台文人的身影,已經消失了。
和余光中教授結緣很早,但我們不熟識,他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位新聞採訪對象。

初識他,是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由於中山大學是我,一路從無到有,看著它,從動物園變成大學堂。

也是南台灣那個時期,唯一新設立的國立大學。在黨國大佬李煥籌設下,完成建校開課,禮聘很多青年才俊海外學人,來校授課。

過去,到中山大學採訪或一些講座時,都會遇到余教授,大部份都是點頭或握手致意,沒有太多言談。

直到,二十多年前,報社人間副刊訪問他,我約余教授拍照,才到他家「做客」。

他的宿舍在學校後山,他是住四樓,樓上是系主任,就是當過文建會主委的黃碧瑞。

余教授夫婦十分親切客氣,加上我有「自然熟」個性,比較能「鬼扯」。夫人特地拿出她的「壓箱寶」很多玉器,展示給我看。倆夫妻一面解說,一面把玩。原來余夫人是玉器行家。

同時,余夫人也是熱心公益,她是美術館的志工。她不會因為是大教授太太,而顯矯氣。和大家一樣排班站門口或當導覽。

有一年,我們報社辦了故宮文物展,開幕請來豫劇皇后王海玲扮皇后,余夫人范我存和志工們也「粉墨登場」,扮宮女排排站,展現隨和個性。美術館的志工群都喜歡她、敬重她,都叫她師母。

余光中當過文學院長,他三不五時,就會有精彩詩篇出現。近年的「鄉愁」就引起很大迴響,當然也有議論。

更有號稱文化人的,說他打壓本土文學。只是,我比較奇怪是「青菜蘿蔔」,各有喜好。怎麼會打壓的問題?


我不是風雅之士,對詩詞文章,有點意會不來。但我十分尊敬文人、讀書人。尤其老一輩的文人,他們風骨,他們的著作,用詞用語,讓細讀感覺就是不同。

老一輩的文學人,大概都走了,好的著作也留下來了,應該找時間去翻翻他們的著作,品味一下,不同世代的心路歷程。余光中院長的離去,是學子們的損失。不捨之下,願老教授一路好走。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