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媽媽的壓力何其大,事業、家庭、進修等蠟燭多頭燒,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數據顯示,職場媽媽生活滿意度平均僅69分,且有三成一在產後放棄正職,三成七請育嬰假兼顧,僅三成二立即返回職場。經濟狀況是許多媽媽們不得不返回職場的原因之一,身負多項重責的媽媽們面臨龐大壓力,該如何紓解與調適自我?企業如何協助媽媽員工扮演好親職角色,並且兼顧工作?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職業安全衛生法上路後,特別強化員工身心健康的保護,企業有責任防止員工過勞、精神壓力過大,「職場健康心理學」在全球職場趨勢的推動下已成為顯學,企業應更加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與員工關係的維護。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員工心理諮商專家 林萃芬談到,現今的職場女性真的不容易,容易面臨壓力超負荷的狀態,尤其當了媽媽後各種不同的壓力更是排山倒海而來,不但經常必須及時處理年幼孩子的突發狀況,角色及決策兩難也已讓職場媽媽分身乏術。
林萃芬老師分析,自我期許高也是壓力源之一,職場媽媽們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100分的上班族」和「100分的媽媽」,深怕一個錯誤的決策而造成不好的後果,但是200分的表現卻也讓自己心力交瘁。
林萃芬老師提到,不同世代的職場媽媽其實所面臨的狀況不太一樣,所需要的協助也不同。她進一步分析,較高齡生產的媽媽縱橫職場多年,有了一定的位階與工作發展,工作上已能夠得心應手,但面臨孩子的突發狀況經常會措手不及。林萃芬提醒,此階段的媽媽便必須面對事情的極大反差,因此對於不在掌控範圍的事情,要學習保持彈性與適應力。
20至30歲的年輕媽媽可能面臨工作與孩子的抉擇難題,林萃芬老師談到,此階段的媽媽若碰上升遷、外派,或是更好的工作機會時,但考量孩子年幼,便會猶豫是否該把握機會還是以孩子為主,此時她需要經驗傳承及支持系統,協助她做出決策解決問題。
林萃芬老師認為,30歲以上的媽媽反而較能夠兼顧工作與家庭,但是要特別留意抒壓的部份,她提醒,過高的期望容易耗損身心,因此她建議,職場媽媽可以將期望與目標適當的調整,稍微放低一點,面對事情蜂擁而上時可以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調整執行的順序,並且為自己安排喘息的空間及時間,調節緊湊的生活步調與壓力。
現在已有很多企業為媽媽員工們精心打造友善環境,林萃芬老師提到,除了硬體設施之外,企業給予媽媽們精神上的支持也很重要。公司可以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協助員工處理突發、緊急、危機的狀況。她舉例,有些企業建置完善的員工協助方案(EAP),針對媽媽員工最掛心的部份像是托育問題、不同階段的親子問題,營造無後顧之憂的環境,不但能夠讓媽媽員工盡心完成工作,也能兼顧到孩子。
林由敏執行長亦表示,有健康的員工,企業才有強大的競爭力,員工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視的課題!管理者除了應正視員工壓力瀕臨破表的警訊,也可提供友善的職場環境讓媽媽們能夠安心。她談到,現今有越來越多企業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及員工關係管理,不僅委託協會安排知名員工心理諮商專家與人資專家至企業內訓,更積極為員工設置更多暖心福利,打造人人嚮往的幸福企業。
她表示,現在雙薪家庭占大多數,媽媽們返回職場其實需要更多的援助與關懷,許多企業開始提升各項優於勞基法的女性福利來留住媽媽員工的「心」,男性申請育嬰假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若能維護好員工關係,降低媽媽員工力不從心而離開職場的風險,更能夠有效留住更多好人才!
心理諮商專家籲:企業更要注重職場媽媽的心理健康!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