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潤餅不同源 親子DIY學典故增情誼
清明、潤餅不同源 親子DIY學典故增情誼


每逢清明節就是掃墓、吃潤餅,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流傳已久的節日特色吃潤餅並不是起源自清明節。日前山達基教會於舉辦「寒食節─親子潤餅DIY(自己動手做)」活動,邀請鄰近家庭與小朋友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外,也呼籲民眾認識傳統,敬愛父母。

看見父母的愛,行孝要及時,響應清明慎終追遠意涵,山達基辦理DIY活動,讓大、小朋友認識潤餅歷史,也學習自己的食物自己做。雖然每年接觸,但要自己做出潤餅,不只孩子,許多第一次包潤餅的家長也很頭大。親子間包的手忙腳亂,但卻也讓親子情感升溫不少。

山達基人道計畫辦公室活動組長許謹麗分享創始人L. 羅恩 賀伯特《快樂之道》品格指南「愛孩子並幫助他們」及「敬重並幫助你的父母」,增添親子尊重,頗負教育意義。

孩子們在主辦單位的引領下寫下內心感謝的話給養育自己的父母及長輩。讓許多家長看了直呼,我的孩子長大了,相當溫馨,也有幾位孩子搞笑的寫說「感謝媽媽帶我去打電動」、「謝謝胖爸爸帶我吃好吃的」,讓爸媽當下哭笑不得。

頭一次包潤餅的黃小姐帶著兒子一起來參加後表示:「活動非常溫馨有趣,宣導影片好看又有意義,讓我們彼此一起成長學習,謝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潤餅對於許多民眾來說,就是清明時節代表性的應景食物。高雄曙光顧問社負責人陳君婷卻指出:「吃潤餅的習俗其實不是來自『清明節』而是『寒食節』」。讓大小朋友都很驚訝。

科技發達,掃墓已可透過虛擬鮮花、虛擬香燭完成拜祭先人的儀式。但更方便的節慶步驟是否會遺失傳統過節的意義,各年齡層看法不一。山達基教會認為傳統節日蘊含中華文化的美德,倡議親子多瞭解傳統典故,從中學習,助生活更美好。

大家觀賞影片認識寒食節

小朋友認真寫下自己內心的感謝給養育自己的人

小朋友一起包潤餅好歡樂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