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向「意念轉換的抽象藝術」個展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登場
【記者崔金雄高雄報導】台中道地海線在地藝術工作者紀向現代藝術2019「意念轉換的抽象藝術」個展,即日起至5/5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登場,這是他繼2003及2008年的兩次個展後,闊別海線地區藝術創作發表十年後,第三度在港區藝術中心展現數十年來鑽研現代藝術的功力。

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表示紀向將個人集合意識成為意念顯現的藝術,是一種道家內在氣息,是內在思維存在的現象投射的藝術創作。

策展人賴慕芬也表示,紀向老師的藝術創作,並不是一種無意念行動,作品也不是沒有思想的作品,如果作品的創作者,沒有思想的存在,藝術的存在會是空洞的。創作中如何引介自我存在的意念,轉換成眾人可懂的意象表現形式,讓彼此的意念,在一個超現實創作的平台得以溝通。紀向老師已經做到了。

十年來,紀向戮力於藝術創作的工作未曾停歇,在藝術創作的領域上也建立屬於紀向個人風格的藝術風格,而紀向數十年來堅持的類抽象的藝術創作,也在台灣的藝術圈清楚建立屬於紀向的抽象藝術的個人屬性。

屬於紀向的個人藝術創作,或許歸類於抽象形式的藝術表現,但是紀向個人多年來,秉持以哲學辯證的創作思考來進行創作,所以紀向個人對於創作地表現,也是堅持「抽象的抽象絕對是有所本的」的觀念。甚且,紀向近年來更是以自我意識集聚的意念。

紀向老師特別表示台灣藝術創作的非具體表現,容易讓人對於作品的面對摸不著邊際,但是如過願意撇開視覺的面對作品,以一種感覺的心來面對,作品與面對者必然有一互動的管道,讓作品與面對著,彼此都能敞開攀籬得到共識,而此創作者提出一新的觀念新的形式創作,讓面對者啞然也是正常的,但是經過時日的沉澱,有一天如此的創作,萌發抬頭了,而另一股行家專家的話語,就會相繼產生,而此現象也是自然的現象,追根究底最終的原因,是因為如此創作形式,初期凝聚的力量尚未構成,讓人陌生也是必然的。

而紀向老師數十年投入哲學思辨觀念,由2016年起整理出一部近十萬字的「意念藝術Idea ART」著作,開啟紀向藝術生涯的另一階段,歡迎愛好美和藝術的朋友們一起來探索紀向大師現代藝術的世界。

(左至右)雕塑大師余燈銓、策展人賴慕芬、藝術家紀向、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高雄家將系列藝術家莊洊有。
左一

(左至右)台灣美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楊志文、台中市政府研考會主委曾能汀、台中市副市長楊瓊瓔、策展人賴慕芬、藝術家紀向。

紀向現代藝術2019「意念轉換的抽象藝術」個展。

紀向「意念轉換的抽象藝術」個展茶會貴賓。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