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壓力來源
在這個社會上的所有人,對於特定身份與標籤,像是「軍人」、「空軍」、「飛行員」、「修飛機」,多少都抱著某種想像或期待,而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也會使用各種方式,隱微、或盡力的去達到這些期待,比起「做自己」,最先想得是「如果做不到的話,會不會讓別人失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三種狀態可以請你先思考看看:

1. 你的人格特質是否較容易感知他人情緒?
因為你很容易讀到別人的期待,所以會下意識習慣去滿足對方,如果拒絕的話,會有壓力,那個壓力可能是讓別人失望了,又或者是拒絕別人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相較之下答應別人比較輕鬆。在這個過程中,跟人相處時,對方的感受、需求、期待會不自覺的擺在自己前面,久了,你對別人的期望很敏感,但是對自己的感受、期待、情緒卻越來越遙遠。當外在與內在跟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的時候,人反而會越來越不快樂。

2. 給予特定身分標籤的人,其實是你自己。
你是否看待別人有一種絕對的眼光,這個眼光評價了別人、也評價了自己?例如「沒拿到獎學金,人生就沒有希望」,所以你拚了命也要拿到獎學金。或者是「臺大的人要會玩也會唸書」,為了維持這樣的人設,讓自己累個半死表面上也要裝作輕鬆的模樣。與其說是害怕被他人評價,會不是實際上是害怕被自己評價呢?

3. 擔心一旦讓人失望之後,對方就會討厭你、拒絕你,甚至不再愛你了。
「不想讓人失望」背後隱藏著最深的恐懼,就是怕對方不愛你了。這樣的恐懼人人都會有,但也可以去思考一下,當你讓人失望,是不是表示,其實對於這樣的表現,你自己也很痛苦?或許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最先要做的,是先照顧自己,把自己的重要性擺第一,之後才有力氣去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反應,就算別人的反應不如我們的預期,那也是別人的權利,而我們有權利做選擇,做一個不讓自己失望的選擇。

只要是人,都希望別人可以因我們而開心,自然也不會想要辜負對方對我們的期待,但是,儘管如此,「自己」的重要性還是大過於「別人」。而我們之所以如此難面對別人對我們的失望,真正的原因是不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很失望呢?所以當有一天,若你能打從心底接納自己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會害怕任何人對你失望了。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