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追思我的姑丈~故 徐森老先生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追思我的姑丈~故 徐森老先生

[記者 新聞長 報導]故 徐森老先生(1934-2020)享壽八十七歲。徐老先生生於日本時代,兄弟姊妹四人排行第二,世居於台北縣石門乾華村內阿里磅,世代務農維生,小學肄業、識字、好學不倦,喜讀章回小說,特別是五虎平西、古典文學等,並熱衷於透過報章雜誌、收音機廣播新聞等節目報導來關心時事,在那個時代算是知識青年,雖滿腹經綸,惟懷才不遇,也是時空背景下的遺憾。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徐氏家族在光復後五十年代,散居於金包里倒照湖與石門阿里磅一帶、以及三和國小分校鄰近地區,家祖母與徐氏家族成員互有往來,當時徐氏家族的徐興先生及夫人經常到我家走動,看到我們姑母陳環女士長得漂亮又聰明伶俐,一直想要介紹家族裡的徐森先生娶我姑母為妻,但當時我祖母希望能招女婿一起幫忙耕作農田,雙方之間僵持不下。後來經過我的勸說,終於取得共識,圓滿完成這門徐、陳兩府的親事,從此以後我與徐森姑丈生活在一起,共同度過了種稻耕作、種茶採茶、種地瓜、放牛吃草等農務生活,照顧的耕地面積曾經超過十餘甲(其中更包括了位在倒照湖的徐氏祖産),鄉野田園風光無限,壯闊美景盡收眼底,徐老先生辛勤耕作、務實嚴謹,這也是我姑丈最令我敬佩的地方。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另回想起一件姑丈令我感到無比感動與感激的往事,就是他曾經花費積蓄,買回我們家中的第一台電晶體收音機,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聽到、收到外界消息,也是我們對外界訊息的唯一來源。當時不僅有國際新聞、廣播電台節目、氣象預報預測,甚至還可以接收中國大陸的新聞報導,我再也不是坐井觀天,與世隔絕了!姑丈知道我喜歡看歌仔戲,所以每當鄰近村莊有迎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多會帶我去觀賞,有時看到時間太晚,已是我平常入睡的時間,他還會背著我一路走回家,讓我可以在路途上繼續睡。山路崎嶇難行、彎彎繞繞,尤其爬山上坡、步步登高,姑丈背著我千辛萬苦才終於到家。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也說,我姑丈徐森先生一路幫助我唸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畢業,他知道唸書是當時唯一脫貧致富之道,我也不負所望,完成了使命。每當我回到山上的家中,都會跟姑丈分享我的生活經驗與心得,而對於那些情節他也覺得好氣又好笑,並偶爾用善良的規勸來提點我,讓我受益良多,一直感恩在心。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是我的承諾與誓言,過去祖母為了祖產的分割,引起外界諸多的議論,其實在我自小的認知裡,對家人應公平對待,所以在祖母逝世後,我仍不忘初心、履行承諾,繳納了祖產的稅捐及罰款後,公平分配並完成所有過戶登記作業,這也是我報答姑丈的誠意和真心。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姑丈個性耿直公正,向來不屈不撓,不攀緣也不求人,生活儉樸樂活,偶爾喝喝小酒,酒中作樂,對於子女教育全力協助,但不勉強,亦無所求。我覺得很遺憾的事情,就是沒能在他晚年生病時幫助他改善病情,最後治療無效,辭世人間,十分惋惜亦萬分不捨。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姑丈徐森家族自開基祖以來,奮鬥過程篳路藍縷、千辛萬苦,如今子女均有成就,姑丈與姑母陳環女士胼手胝足照顧家族,姑母更是姑丈背後的偉大功臣。懷想姑丈是徐氏家族的典範人物,一生一世都奉獻心力,成就了徐氏、陳氏兩個家族子子孫孫,綿綿流長、留芳萬世。我們都非常感謝您!如今您已功德圓滿安息了!音容宛在,懿德永彰,永遠懷念。

東吳大學傑出校友陳銀欉說,我們都永遠感恩您,永遠懷念您,也祝福您一路好走,佛祖接引西方極樂淨土,阿彌陀佛。

陳銀欉敬懷
2020.10.29❤️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