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制

國軍因應防衛作戰需要,前瞻現代科技武器建軍趨勢,殷切需要高素質、高專業的長役期人力投入,以期發揮最大效能。在兼顧國防安全,順應民意輿情與社會期待下,兵役制度採漸進方式,逐年擴大募兵比例,建構專業優質「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全志願役常備部隊。
  軍事發言人室表示,國防部自九十一年起即編成專案小組研究推動「募兵制」可行性,於九十二年奉行政院游前院長指示成立「兵役制度全面檢討改進推 動小組」,研提「兵役制度改進方案」。同年本部於陸海空三軍各選定一個營列為實驗編裝單位,驗證招募志願役士兵。眾所周知,軍中之軍官與士官,絕大部分皆 為志願役之募兵,而士兵則絕大部分皆為義務役之徵兵。依據驗證結果,自九十四年起擴大招募志願役士兵,募兵與徵兵之比例,乃由當時之四十三比五十七調整為 目前六十比四十。亦即募兵增加十七個百分點,而徵兵則減少十七個百分點。因此,目前所謂之「徵募兵併行制」,早已逐年向募兵制傾斜。
所謂募兵制(合同兵制),是與徵兵制相異的一種兵役制度,是指服役者以志願的形式加入軍隊成為職業軍人,服役年限較徵兵制更長,士兵專業化程度更高,軍隊職業化水準更高。目前實施募兵制的國家有美國、日本、英國,其餘都是徵兵、募兵並用。一般而言,實行募兵制的軍隊官兵待遇福利都較實行徵兵的軍隊更為優厚。臺軍自2002年之後,開始推行為期6年的“精減人力”計劃,使得募兵制更加“熱”了起來。表面看來,募兵制是臺軍精減人員的需要,其實,這也折射出目前臺軍內部的種種無奈。

眾所週知,軍隊中的士官都是專業水準較高的職業士兵,他們數量的多少是衡量一支軍隊專業化水準高低的重要標準。而士官的來源基本都是募兵。以美軍為例,其最具職業水準的士官比例達到總兵力的50%,有60多萬人。正是這支隊伍的存在,才使美軍各種高精尖武器得以發揮應有的威力。而目前臺軍士兵中義務兵人數約佔65%,志願兵即募兵則僅為35%。過去10年間,雖然台灣購買了大量的新裝備,但負責操縱這些新裝備的高素質人員卻無法速成。僅以艦艇兵為例,美、日“宙斯盾”艦上中級軍官服役都在10年以上,連士官也有5至10年經驗,臺軍1年8個月的役期幾乎沒有什麼作戰經驗可談。由於人才短缺,近年來台灣海空軍事故頻頻發生,而改為募兵制後,人員訓練才可長期規劃,特別是對於海空軍這些高技術軍種,可以減少因義務兵輪替頻繁所造成的問題。
軍事發言人室指出,藉由募兵制推動,當年之役男不必人人服役,可釋出多餘人力投入國家建設,將有效節省人力資源、減輕國民兵役負擔;且由於服役 出於自願,對工作投入程度高,施以嚴格訓練後,自然獲得素質優、士氣高、戰力強、役期長之戰鬥人員,以建構「固若磐石」的國防力量。同時,本案推動將有效 釋出人力資源,直接投入生產或研發工作,推動國家整體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厚植國家競爭力。
  為鼓勵官兵長留久任及招募高素質、長役期人才,未來將研採「提高薪資待遇、權益及福利」、「建立優質工作環境」、「提供多元進修管道」、「優渥 退撫制度」、「就學(創業)獎金」、「強化軍事專業」及「提升軍人尊嚴」等配套措施,使年輕人高高興興進來,踏踏實實出去;在軍中是好軍人,進社會是好公 民。
  軍事發言人室進一步強調,要建立「固若磐石」國防,絕不能只靠單一軍種,而是必須三軍聯合作戰。陸軍在精簡員額前提下,將同步調整兵種配比。此 外,因為台灣地形受河流切割,機甲部隊在戰時實難跨區快速增援,而攻擊直升機具快速機動能力的戰術優勢,可超越地障,且可同時對敵人之舟波、氣墊船、水陸 坦克各型戰鬥車輛、集結人員等目標實施攻擊,可達「精簡兵力、增強火力,使戰力維持不墜」的目標。更重要的,在戰略意義上,充分的展現國軍保鄉衛土的決 心,讓有意進犯的敵人「嚇不了、咬不住、打不碎、吞不下」我們,才能使敵人放棄進犯台灣的企圖。因此強化攻擊直升機戰力,確實符合台澎防衛作戰所需。
以美國的經驗來看,大體是在 戰爭時期才採取徵兵制,平日則採用募兵制,也就是說,唯有在國家安全面對重大威脅之際,才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兵役動員 (Oxford, 1994)。然而,這種戰爭vs. 和平、以及徵兵vs. 募兵的二分法,逐漸出現例外。在越戰期間,由於國內反戰呼聲高漲,尼克森總統在1973年斷然廢除徵兵制,迄今維持志願役 (All Voluntary Forces)。不過,儘管蘇聯解體、以及冷戰結束,美國轉而積極從事集體安全、維持和平、營造和平、以及建構和平的任務,在兵源上漸有捉襟見肘的窘態, 又開始有徵兵之議 (Bandow, 1999)。
其實,徵兵與募兵並非相互排 斥的兵役制度,如果以光譜的方式來呈現,世界各國的兵役制度 (military service) 可以分為六類 :(一)採取徵兵制,而且沒有代替役,譬如以色列、南韓、新加坡;(二) 採行徵兵制,但允許非戰鬥的軍事役,譬如俄羅斯、瑞士;(三)採用徵兵制、不過,也有非軍事、或是非武裝的軍事役,譬如奧地利、芬蘭、德國、台灣;(四) 採取徵兵制,不過,並沒有真正實施,譬如薩爾瓦多、那密比亞;(五)雖有選擇性的徵兵制,卻以募兵為主,譬如,阿根廷、中國、印尼;(六)採取募兵制,譬 如,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
一般而言,贊成徵兵制的人不 一定反對募兵制,也就是說,有可能接受兩種並立(也就是採混合制),也有可能主張以徵兵制取代募兵制。相反的,反對徵兵制的一定要接受募兵制,也就是說, 兩者是相互排斥的選項,除非是主張徹底廢除軍備的反戰論者,也就是連防衛性國防也反對者。既然目前的爭議在於徵兵制的可欲性,我們大致根據Bandow (1999, 1994, 1990a, 1990b) 的分析,將主張徵兵制、以及反對徵兵制的看法分述如下。
一、募兵制的員額、素質、流動率
主張徵兵制的人認為,由於一 般社會對於軍方沒有好感,再加上職業軍人薪餉比起民間相對偏低,往往招募不到好的人手,特別是隨著武器的精進,專業人士寧願選擇企業界(倪岱 峰,1997);甚至於職業軍人延長服役年限 (retention) 的比率日降,高度流動率也造成訓練成本高漲,特別是飛行官、電腦人才 (Bandow, 1999)。
其實,既然精簡兵員是國際環 境的大走向,而且我國近年來也實施「精實案」,目標是在如何提高軍方的整體效率、或是特殊專業人才的比率,而非員額的總數,也就是應該認真如何思考素質的 問題,而非數量 (Fallon, 2001)。如果說過去的常備兵並未被珍惜是言過其實的話,目前軍方對於大兵則視為溫室的花朵,唯恐動輒得咎,反而造成看護上的負擔。
相較於常備兵,不管是把當兵 視為職業 (job)、志業 (career)、或是任務 (mission) (Janowitz, 1971: 104),志願役原本就比較穩定;此外,根據美國的經驗,不論是從教育程度、學科測驗、還是家庭背景來看,職業軍人的素質都高於社會的平均值 (Bandow, 1990a)。因此,與其費心說服原本就不太願意當兵的常備兵轉服職業軍人,倒不如將心血放在如何運用市場機制來吸引年輕人投筆從戎,特別是在經濟景氣衰 退之際,三軍的廣告行銷仍有相當的改進空間。如何再提高薪餉、改善福利,同時,正面檢討社會上對軍人的貢獻,也可以增加志願留營的比率。
二、募兵制的成本
主張徵兵制的人認為,訓練職 業軍人原本就所費不貲,再加上募兵日益困難,必須相對提高福利,才可能將優秀的人才留在軍中,人事成本勢必水漲船高。Bandow (1999) 則以為,常備兵原本就役期較短,再加上留營率比職業軍人大為低落,因此,訓練的總成本(而非單位成本)反而較高。
其實,兵役制度的選擇不應該 只是侷限於訓練成本,而是要擴及社會成本,包括為了拖延入伍而念研究所,或是為了逃避兵役而尋求移民、甚至於肢體自殘;根據經濟學者孫克難 (1992) 的研究,表面上看來公平的徵兵制,由於每個人的機會成本不同,反而造成役男付出不等的兵賦。Bandow (1999) 甚至於認為,保國衛民的重責不應該讓十八歲的年輕人獨力去承擔;如果役男在民間有適當的職業、或是深造,而且女性同儕可以往前衝刺,卻沒有理由要求他們放 棄自我實現的機會。我國目前對於役男出國申請的制度雖有鬆綁,然而,還是建立在將當兵與忠誠等同的假設;與其平日為了確保公平而堅持徵兵制,不如讓役男在 國家有難之際來決定去留與忠貞。
三、募兵制的市場走向
Charles Moskos 認為光是以市場價值來評判兵役制度,不免會將公民軍隊的理想矮化為經濟人,也就是說,在消費者主義、以及享樂主義至上的情況下,職業軍人可能將當兵當作上 班打卡領薪水的工作罷了,或者是學習技能的職業訓練所,頂多是海軍可以有機會搭敦睦鑑周遊列國;如此一來,原本報效國家的神聖使命感全失,又如何仰賴他們 誓死達成捍衛國土的任務?
Bandow (1990a) 不以為然,軍人如何來看待自己的責任,除了與個人的價值觀有關、也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息息相關,並非單純決定於市場機制,也不會因為採取徵兵制而改變;事 實上,就一個志業來看,軍人與醫師、教師、記者、或是企業家一般,也有其專業上的標準與道德 (Janowitz, 1971; Huntington, 1957),因此,有些人可能是為了就業的考量而選擇當職業軍人,不過,也可以是為了實現自我而加入武官的行列。
四、以徵兵進行社會工程
不少贊成徵兵制的人認為,既 然當兵是公民的義務,更希望透過嚴格的軍中生活,以社會實驗的方式,將年輕人訓練成具有現代公民的意識、社會服務的責任感、以及道德觀,也就是杜魯門 (Harry Truman) 所謂的「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Moskos, 1993, 1990; Bandow, 1990a)。Bandow (1999) 質疑,如果經過家庭、或是學校的長期教化,都不能培養青少年的身為公民的價值觀,又如何期盼軍隊能在短短的役期改變他們?Villard (1916) 也認為不要把軍隊訓練當作治療社會病痾的萬能丹。
在落後的國家,軍隊也許是社 會中少數具有教育功能的機構;然而,台灣已有多元的教育機制,沒有理由對軍方的功能作過度要求。況且,我們一向對於國軍的國民黨化深惡痛絕,反對軍中灌輸 的教條主義,豈有以新的一套政治正確來取而代之的道理?即使這套「正確的」價值觀是由民選的政府來定奪,也難免將軍對政治化,這是不利民主鞏固的追求。
五、徵兵與領導者的軍旅經驗
也有人認為,在募兵制之下,文人的國家領導者沒有當兵的經驗,不了解軍中的特有文化、或利益,甚至於對於國防事務缺乏興趣,可能產生文武決策者之間的鴻溝,因而主張徵兵制 (Bandow, 1999)。
誠如先前所提,徵兵制的實施 與國家是否參戰有高度相關,也就是說,在參加世界大戰、或是獨立戰爭的國家裡頭 ,政治人物多有軍旅生涯,譬如美國的艾森豪總統、法國的戴高樂;在拉丁美洲,軍校甚至於是總統的養成所 (Johnson, 1964: 4)。然而,戰爭畢竟非常態,大多數國家認為沒有大張旗鼓徵兵的必要,政治人物當然沒有當兵的機會。事實上,軍事經歷與政治歷練並沒有絕對關係,否則,以 色列的梅爾夫人、甘地夫人無力節制男人為主的軍方?
六、以徵兵打破軍方自成天地
與先前的主張相仿,有人期待 以徵兵來打破職業軍人與世隔絕的傾向 ,防止軍方坐大、甚至於發動政變 (Bandow, 1999; Maniruzzanman, 1987)。事實上,在民主國家裡,效忠民選政府乃最基本的專業自我要求;這種對軍方的猜忌是不公平的,因為軍人的最高要求是捍衛國家安全,而非政治的仲 裁者。其實,軍人是否會干政與兵役制度沒有明顯的關聯,因為即使採取徵兵制,高級將領還是出身職業軍人,常備兵(或預備軍官)又如何制衡有異心的上級軍 官?
在第三波民主化的過程中,文 武關係若要成功地達成以文人政府來節制武將的目標,就要思考如何讓軍方專注確保國家安全的職責,不要讓內部的政治分歧延伸到武裝部門 (Diamond & Plattner, 1996)。具體而言,軍方對於民主的最大貢獻是維持政治中立,如果我們期待政治議題不要武力解決,政治力量就不應該剝奪軍方高貴的武德、以及獨特的傳 統。縱然採取徵兵制,軍官依然自成一體,並不能保證上下之間能相互影響;即使內部彼此水乳交融,也不代表能成功地與外部的文人達成均衡。
七、徵兵制與軍方的社會組成
對於募兵制的最大挑戰是職業 軍人的組成失衡,也就是說,出身貧寒階層、或是少數族群的比率較大 (Young, 1982),因此,可能會造成弱勢族群必須分攤較重的國家安全責任,特別是戰爭期間如果為國捐驅,公平性會被質疑 (Bandow, 1999, 1990a; Glick, 2000)。如果對於某個少數族群的成員來說,從軍為最佳的就業選項的話,尤其是社會經濟居於弱勢者,有值得我們擔心的地方嗎?其實,對於窮人子弟來說, 不管是就業、還是技能的取得,投筆從戎可能是尋求社會上升 (upward mobility) 的唯一管道,尤其是在非戰爭時期;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大家犧牲的機率就沒有差異。
更值得討論的是軍隊的組成是 否應該與族群百分比相符。戰後,由於國民黨政權移入,除了將中華民國負載於台灣,更將所謂的「外省族群」安置於軍公教單位,加上「本省人」多選擇安身立命 於國家機器外的民間部門,因此,高級將領的族群比例嚴重不成比例 。不容諱言,國民黨過去的用人政策,除了刻意擢昇家境清寒者以外,在三個本土族群之間,也有錄用提攜的優先次序,難免令人有選擇性排斥的想像 。
事實上,如果只是單純的政治 權力的分配,台灣的民主化就不用擔心「安定軍心」的問題(陳水扁,2001:90-91)。然而,由於族群認同、政黨認同、以及國家/民族認同之間一向高 度契合 (converged)(施正鋒,1993),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自然要費心如何化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疑問。
主張徵兵的人會說,在多元族 群國家裡頭,軍方正可以扮演「社會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或是「民族塑造」(nation-building) 的角色 (Johnson, 1964: 71; Nordlinger, 1977: 37-39; Janowitz, 1971: 204),也就是將不同族群的人置於實驗室般的軍隊生活,或可從袍澤之情培養出跨越族群的共同體感覺,尤其是如果社會本來就有一道有形、或無形的族群隔離 之際 ,在不得不同心協力的任務過程,常備兵之間或可有機會增加接觸。儘管如此,軍官之間的隔閡、或是軍官與士兵間的差異,並不會因為徵兵制的引入而舒緩。
綜合上面的討論來看,主張徵兵制的觀點除了有經濟效率的計算,也有正面的國家整合思維,也就是在單純的軍事目標以外,更有政治上的社會化功能。就一個正值 青春期的民主國家而言,台灣對外有中國威脅、對外有多元族群的挑戰,國家安全的考量自然必須較一般民主國家周詳,軍方的角色也不應該被限定在作戰而已,因 此,兵役的選擇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