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敬老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又稱「重九」。重九成為節日,據文字記載可以早到漢代,「西京雜記」載:「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可見西漢時以過重九節。
重陽節經過二千多年的變遷,以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著各種習俗,成為一個多彩多姿的節日。民國六十三年內政部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陽節為「老人節」,增加了重陽節的內涵。
重陽節原有許多特殊的習俗,如吃重陽糕,高與糕諧音,有「百事俱高」的吉祥意義。現在少有此一習俗,倒是以下習俗較常見。
(一)祭祀祖先(二)飲菊花酒(三)賞菊花(四)登山(高)(五)佩茱萸
(六)賽風箏(七)拜訪老人
 中國社會是一個敬老尊賢的社會,近年來老人地位日漸沒落,老人過去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貢獻,功 不可滅,沒有他們過去的努力,就沒有今日社會的繁榮,所以,敬老實只是對老人過去辛勞的一種精神回報。九九重陽,以其長久長壽之義,定重陽為老人節或敬老 節當日臺北市長到市內訪問人瑞,並舉辦敬老大會,老人們接受首長的慰問和贈禮,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以宏揚敬老的美德。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