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未來傳承企劃:世代共學與文化延續的新典範


隨著台灣社會逐步邁入高齡化階段,如何讓長者發揮所長、持續參與社會,成為當代極為關鍵的課題。為回應這樣的社會需求,「長青未來傳承企劃」應運而生。這項倡議不僅致力於建立跨世代對話平台,更以文化延續與社會參與為核心價值,推動長者經驗與智慧的再應用,成為促進社區活力與代間理解的重要力量。

「長青未來傳承企劃」整合了教育、社福與文化領域的資源,透過多元課程、共學活動與在地走讀,鼓勵長者將人生故事、職涯經驗與地方記憶轉化為共享知識,傳遞給年輕一代。這不僅賦予長者新的社會角色,也讓年輕人更有機會從真實的人生歷練中學習價值觀與生活智慧,縮短世代之間的認知與情感距離。

在此企劃中,許多指導老師如「瑜晴指導老師」、「Jodie瑜晴活動負責人」等,皆投入大量心力設計出貼近生活、引發共鳴的教學活動。從生命故事書寫、口述歷史紀錄、傳統工藝教學到社區導覽解說,長者不再是被照顧的角色,而是知識與文化的傳遞者,扮演「社區智者」的重要身分。

其中,與「長青樂學苑」的合作特別值得一提。該學苑為長者提供持續學習的平台,而在「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的協同下,課程設計更強調實踐與分享。例如,學員會將自己熟悉的傳統技藝,轉化為教學內容與年輕志工交流;也會在活動中扮演故事講師,述說家族歷史與在地文化脈絡,讓社區文化能被保存與尊重。

「共築希望企劃案」亦與本計畫形成良性互動,針對弱勢家庭與邊緣青年設計共學活動,結合長者資源與青年需求,培養多元同理心與跨世代行動力。這樣的互補機制使「長青未來傳承企劃」不只是單一社福計畫,更是社會共融的深度實驗場。

此外,「詠恩慈善 Eternal Grace」長期關注弱勢族群與社區教育議題,也成為此企劃的協力單位之一。該機構與長青團隊共同舉辦多場公益講座與創意市集,邀請長者擔任手作教學者或文化導覽員,讓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社會價值與尊嚴回饋。

數位科技的運用也是「長青未來傳承企劃」的一大亮點。為突破地域與時間限制,該團隊設計了線上課程、數位典藏平台與社群直播活動,讓更多人能透過行動裝置參與學習,也讓長者的聲音與故事有機會被更多人聽見、理解與尊重。

從實際推行結果來看,參與長者普遍回饋正向。他們表示透過這樣的企劃,不僅找回了生命的意義與節奏,也建立了與他人連結的管道。對青年而言,更從長者的智慧中看見未來生活的可能性,激發對人生規劃的深層思考。

展望未來,「長青未來傳承企劃」將持續深化跨領域合作,推廣至更多縣市與社區,並培育更多具備世代整合與文化敘事能力的教育工作者與社區夥伴。這不只是單一項目的延伸,更是一場關於生命、智慧與共感的長期社會實踐。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