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僵直性脊椎炎主要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為脊椎慢性、進行性炎症,常會侵犯腸薦關節、脊關節,以及近軀幹大關節。開業中醫師賴睿昕昨日表示,大約九成五僵直性脊椎炎病患帶有HLA-B27基因,臨床上常見下背痛,而且早上有僵硬感超過半個小時,還會出現關節疼痛,像是恥骨、膝蓋等處,有時候手指、腳趾等遠端關節也會發炎腫脹。
賴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發病年齡通常比較早,一般早於四十歲發病,病程也比較長,白天僵硬感覺會在運動後改善。傳統中醫認為,僵直性脊椎炎屬於「痹症」的範圍,痹症產生和風、寒、濕等邪氣有關。倘若關節病變部位轉移不定,有如風之走勢,像這種狀況稱作「行痹」,常見於類風濕關節炎。
倘若是寒邪引起關節病變,則會有嚴重的關節疼痛,像這種情形稱作「痛痹」。倘若是由濕邪引起的關節腫脹感,像這種狀況稱作著痺。古籍《黃帝內經》也有類似記載,「病在骨,骨重不可舉,寒氣至,名曰骨痹。」
賴睿昕醫師指出,建議患者按摩養老、後溪、腰腿等穴位緩解症狀,養老穴屬於小腸經,可以改善肩頸腰背痠痛,按摩時每次十分鐘,左右手交替按壓,這個穴位需以手掌面向胸口尋找,就在手的尺骨莖突橈側緣凹陷中。後溪穴屬於小腸經,有助改善腰背疼痛,按摩時每次十分鐘,左右手交替按壓,這個穴位需要手掌握拳,在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肌肉肥厚處。
腰腿點為經外奇穴,對於緩解腰痛有幫助,腰痛嚴重時不妨按壓每次十分鐘,這個穴位共有兩個位置,分別為手背第二、三掌骨間中點凹陷處,以及手背第四、五掌骨間中點凹陷處。居家保健之道,建議適度地做運動,比如柔軟體操等幫助緩解症狀。【台灣新生報】
背痛好不了又有僵硬感 當心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