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錫堃院長宴請2024全球華文網紅臺灣大選觀選活動一行 游錫堃:感謝全球網紅關心臺灣大選,期待中國誕生民主制度,共享自由與民主
2024/01/17 #新高地新聞通訊社 #吉玉珊社長 編輯報導 #立法院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 於(15)日午間宴請「#2024全球華文網紅臺灣大選觀選活動」一行,現場貴賓包含本院 #林志嘉秘書長、#周雅淑顧問、#秘書處孔秉杰處長、#國際事務處林晨富處長、#台北市信民兩岸研究協會黃清龍理事長、#曹興誠董事長、#李酉譚教授 及多位 #全球五大洲YouTuber 共襄盛會。

午宴首先由秘書長歡迎訪賓蒞院並致詞表示,今天非常榮幸在這裡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網紅見面。他指出,黃理事長在2019年成立信民協會,發揮資深媒體人的影響力,肩負起社會責任,致力守護華人社會的民主,功績卓越。對於黃理事長本次邀請全球華文網紅來到臺灣,觀評第16屆正、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讓世界共同見證臺灣民主化發展,他對此表達感謝之意。

秘書長接著表示,在座各位網紅貴賓可說是世界的探照燈,也是時代的瞭望台,台灣的大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詮釋,選前候選人真情拜票,人民熱情親近,政黨之間公開透明,進行攻防;選後放下激情,因此現在台灣回歸一片平靜,台灣人民知道這就是民主、更完全尊重選舉的結果,展現最珍貴的民主價值。相信透過各位網紅觀選的精彩直播,世界各地的粉絲也都見證臺灣這座民主燈塔閃耀的光芒。

秘書長進一步指出,根據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公布的《2023全球自由度報告》,臺灣自由度排名蟬聯亞洲第2。另外根據「自由之家」公布的2023年網路自由度報告,中國連續9年墊底,臺灣則排名世界第6,亞洲第1。台灣享有高度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相信各位貴賓此行一定深有感受。

秘書長續表示,台灣民主,百年追求。臺灣作為全球華文圈第一個民主國家,今日的民主自由成果卻是得來不易。400年來屢屢受到殖民統治,二戰後還經歷過當時全世界最長的38年戒嚴軍事統治。所幸仰賴台灣先賢反殖民、爭民主、爭自由,流血流淚、前仆後繼,終於在1986年衝破黨禁,1987年解除戒嚴,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後,才逐步享有中華民國憲法所保障的結社及言論等自由。1993年2月1日,全面改選的民主國會終於誕生,正式開啟了臺灣的民主,歷經修憲、1996年起總統直選,和平的完成三度總統民選政權轉移,前天我們也共同見證第8次總統直選的結果誕生,盡顯臺灣民主的堅韌永續。

秘書長復指出,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崇尚自由民主、尊重多元,民主成績獲得國際肯定,正是要歸功於2300萬人民,秉持千百年來臺灣人奮勇爭取民主自由的堅韌精神,我們今天才能享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秘書長接著援引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所述:「民主的花朵必須經常用暴君與愛國者的鮮血來澆灌」。他表示,當前全球民主版圖正逐漸萎縮。根據前述「自由之家」的《2023全球自由度報告》,全球整體自由度連續17年倒退,民主退步的國家比進步的國家多。尤其近年,威權勢力不斷擴張、政治迫害的勢力鋪天蓋地,從香港反送中、阿富汗新政權、緬甸軍政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都是令人驚心動魄的例證。在《2023全球自由度報告》名列亞洲第1的日本,自1853年黑船事件後在1889年立憲,其間雖經過軍國主義,但如今已成為民主化國家。反觀自由度連年墊底的中國,自1843年南京條約至今180年,不僅沒有成為民主國家,反而以中國傳統政治思想中的天朝自居,對內壓迫,對外擴張,對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巨大威脅。他表示,放眼百花齊放的自媒體時代,在座各位向以負責任的世界公民自許,期盼各位能將臺灣民主化的經驗分享出去,除呼籲國際民主社群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外,也為催化中國民主化共同努力。

秘書長最後表示,再度感謝諸位網紅訪問臺灣,並期許各位網紅與臺灣站在一起,捍衛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

游院長致詞時表示,他代表台灣國會歡迎各位貴賓,對各位網紅長期關心台灣大選、人類的文明及華人文化圈的自由民主,他向各位表達敬意。

院長進一步表示,新加坡留學英國的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就曾表示:「民主與人權是西方舶來品,不適合亞洲國家」。而台灣是華人文化圈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民主國家,打破李光耀先生的迷思,他深以台灣人為榮。對於中國動輒威脅台灣不能台獨的言論,在場的曹興誠董事長無論是在兩岸關係、國際法或台灣地位等的論述都非常高竿、非常厲害,他感到很敬佩。

院長接著補充,1925年孫中山便曾鼓吹台灣獨立、1938年蔣中正、1941年周恩及1947年毛澤東,都分別有支持台灣獨立的言論。他指出,雖然許多台灣獨派人士將他列為獨派,但他認為自己是民主派,民主自然會變成獨立,他本身的核心價值就是民主。他指出,他最早參加的政黨是郭雨新先生成立的中國青年黨,直到1975年在郭雨新先生競選立法委員時,郭先生常說的「打拼、為了我們的國家-台灣」,才第一次接觸到台獨的觀念,也讓從小在學校就接受黨國教育的他,感到非常震撼。他指出,中國應該回歸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所言,承認台灣的地位。此外,從《舊金山和約》也可以證明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隨後,游院長介紹今天將贈予在場貴賓的三本書籍,首先是《衝破黨禁1986》,這是由作家王曉玟所寫,紀錄民進黨的黨史,見證民進黨組黨過程的專書,英文版更是授權由民進黨中央黨部加以翻譯並發行。院長接著介紹《立法院臺灣民主百年追求系列特展套書》,他指出台灣民主百年追求,早在百年前,臺灣民主先賢就認知到「民主政治就是議會政治」,日治時期的1921年就已經展開「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先賢千辛萬苦前往東京請願希望在臺灣設置議會,期間共提出請願15次;在1935年日治時期,臺灣就舉行了第一次選舉,1939年又舉辦一次,隨後因太平洋戰爭而終止,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治時期的選舉雖與全世界所有民主國家剛發展時一樣非完全選舉,但也為台灣民主政治播種、奠基,其後歷經薪盡火傳、薯衰枝湠,才有今天枝繁葉茂的民主自由果實。他到立法院後,開始整理台灣民主及議會發展過程,前後舉行一系列紀念臺灣民主發展歷程的展覽,也彙編成《立法院臺灣民主百年追求系列特展套書》。

最後,院長介紹《台灣漢詩吟唱參考教材》,他指出,台灣從小便學習漢詩,在日治時期,台灣最多有3百餘家漢詩詩社,但在1951年推行國語及禁說方言政策,漢詩吟唱也被歸類為方言,致使漢詩吟唱遭到政府禁止,導致詩社消失。幸好在2000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漢詩吟唱在社區大學推廣、耆老的努力下,並透過Youtube的傳播,才又開始復振,台灣漢詩吟唱方得以復興,包括立法院也舉辦了漢詩吟唱比賽。2018年,台灣立法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並將所有原住民語都列為國家語言,並於2019年施行,教育部也進一步培訓教師,讓他們在國小便能以吟唱的方式教導唐詩宋詞,他當場吟唱王之渙〈登鸛雀樓〉與貴賓分享。

院長指出,立法院在辦理「蔣渭水台語‧客語漢詩吟唱賽」時,發現台灣找不到台灣詩詞的教材,但台灣詩詞其實非常多,像台灣文學館已發行80冊左右的書籍,在今年底將發行到84冊,計千餘位詩人、15萬首漢詩。他表示,目前全台詩詞在台灣文學館已彙編70多冊,但台灣身為民主國家,目前學習的文學、語文,都是君主政治下的產物,卻沒有民主相關的詩,因此他編了《台灣漢詩吟唱參考教材》,共收錄28首詩,這本書是高中職以下的教材,而在今年2月份將出版另一本收錄72首漢詩的書籍,這也是全世界第一本以民主貫穿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史的漢詩書籍。

院長接著指出,唐詩宋詩雖富涵文學底蘊,但教師教導時若沒有批判的精神,學生就會學到君主政治下的詩詞,接著他以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為例,指出這首詩就是君主政治下的產物,李白若身在民主政治下,便可透過選舉來監督國家,避免君主被矇蔽;另外以蘇東坡所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抒發北宋時「烏台詩案」被貶黜的心情。又如白居易所作〈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以及韓愈被貶時詩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詩中描述當天啟程時甚至來不及通知家人。這些詩作都是君主制度下產生的詩作,對比之下,臺灣的民主政治真的非常珍貴。

院長表示,除了《台灣漢詩吟唱參考教材》,接下即將發行另一本相關的書籍,其中所含的詩集貫穿整個臺灣民主的發展史,並且可以使用台語及客語吟唱,對於臺灣瀕危語言的保存亦有幫助,他曾與中國北京詩人交流,並送他一本詩集,當他將該詩人的詩集吟唱出來時,對方聽後驚喜萬分,甚至詢問是否可以派其弟子學習吟唱,可見在中國大部分區域,漢詩吟唱皆已經失傳,非常可惜。

院長表示,感謝大家關心臺灣大選,關心臺灣就是捍衛臺灣自由民主的表現,為華人文化圈留一線希望,因為臺灣是華人文化圈的民主燈塔,希望未來有一天,中國誕生民主制度,讓14億人口共享自由與民主的生活。

最後,院長與全球華文網紅代表-美國華文網紅吳建民先生交換紀念品並合影留念,接續進行午宴交流。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