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在身邊 - 臺中教育大學因材網震撼全球
今年國際教育界最大的突破,莫過於臺灣因材網在國際上發光發熱。臺中教育大學郭伯臣校長剛由美國領獎回來,接著又到日本的國際學術會議中展現因材網的功能。這個系統運用了人工智慧技術,結合知識結構分析,以及完整的影音教材及測驗練習題,成功地達成國中小及高中學生個人化的目標。目前因材網的用戶已經超過50萬人。
到底因材網有什麼獨到之處呢?一般學生往往由於過去的學習過程中有些概念沒有徹底瞭解,而影響後續的學習。例如有一個學生除法學不會,是不是要求他練習除法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這位學生很有可能乘法、甚至於加法或減法就沒學好;換句話說,他根本沒有能力學除法。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身上,因為60就及格了,就可以繼續進入下一個單元,但是很多後續的學習內容,其實是需要前面的基礎的。因材網就可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它可以追蹤學生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幫助改善。假設有一個高一的學生要學習某個單元,因材網透過分析,可以很快知道這名學生有沒有能力學習現階段的課程內容;甚至於可以追溯到這名學生在國中或小學某個概念學習狀況不佳造成的影響,進而規劃一條個人化的學習路徑,引導他透過曾影音教材學習及練習,逐步把過去有問題的概念導正,再回頭學習新的概念。
臺中教育大學新任的副校長黃國禎講座教授表示,他在國際會議中介紹因材網時,很多國外的教授都大為驚訝,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因為要能夠達到這個人化診斷及引導的目標,除了要有人工智慧診斷技術,更要把所有小學到高中的教材內容進行分析,並且把所有包含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都分析出來,稱為知識結構星空圖。郭伯臣校長表示,為了做到這一點,因材網在教育部的全力支持下,動員了數百名各個學科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並由大學教授進行審查,才能夠完成知識結構星空圖,以及每個概念的教學影片及練習題。這樣的規模,並不是一般企業或學校可以獨立完成的。
教育部資訊與科技教育司的李政軒司長表示,因材網的成功,除了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的支持,更是許多中小學教師及大學教授共同努力的成果。在配合教育部現在「生生有平板」的政策下,因材網更能達到「一人一孔子」的教育理想;每個學生就好比有一名個人的教師,隨時可以在身邊傳道、授業及解惑。由過去三年全臺灣的中小學測驗結果也發現,隨著因材網的使用時間越多,學生在不同學科的進成幅度也越大。國外的公司也開始來詢問,未來因材網有沒有可能輸出到其他國家。因此,因材網的成就,已經成為臺灣的驕傲。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