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日出席「青年從農輔導計畫—第一階段農業系列課程培訓」時表示,青農輔導計畫的第一期有50位學員,邀請農業達人教導青年農業知識,讓「用錢買不到的經驗」可以傳承,共有「農業系列課程」、「農業實習」及「輔導農業經營及創業」3個階段,前4個月每個月給予3萬元生活津貼,經營及創業最高補助金額20萬。透過協助行銷計畫、租借土地及貸款,讓這批青農成功投入農業的行列並順利創業,未來會陸續擴大辦理,讓更多年輕夥伴投入農業,創造出更多農業達人。
鄭市長表示,「青年從農輔導計畫」是他競選時期就提出的重要政見,特色在於農業學徒制,創造農業達人。農業需要老師傅指導,依賴豐富的裁培經驗、選擇品種經驗、經營管理及行銷經驗,這些珍貴的經驗和技術不能流失。桃園在稻米、花卉、蔬菜、茶葉、畜牧、經濟作物及雜糧等都很有競爭力,很多農產品都已經「品牌化」,日本也推行「農業品牌化」,有了品牌就有定價權,價格自然可以拉高;而推動「生產履歷制」或者「農產品身分證」,也都是一樣的用意,只要建立品牌,現代農民是相當有競爭力的。
鄭市長指出,青年從農輔導計畫每年選出50名青年農民,為期10個月分3階段進行輔導。第1個月「農業系列課程」160小時,第2至4個月「農業實習」,前4個月每個月給予3萬元生活津貼,接著是6個月的「輔導農業經營及創業」,最高補助金額20萬元,也會協助辦理農業貸款。
鄭市長說,他的一位國中同學,放棄電子工廠的工作改種蔬菜,雖然種蔬菜的收益不像電子工廠高,但是年收入仍比一般上班族好,也更有成就感、符合人生的夢想,鼓勵有興趣從農的青年做現代農夫。
鄭市長提到,桃園不只工業區多、產業發達,農業方面,也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稻米、茶葉及蔬菜的有機認證數量都在增加。今年104學年度起,市府推出「天天安心食材」計畫,鼓勵學校採購在地的有機蔬菜,也成立稽核小組,檢視營養午餐是否使用在地有機蔬菜,希望能幫助培養有機農業。此外,也會推動制定「桃園市有機農業輔導自治條例」,包括在生產資材及人才培育方面,給予更多輔導措施,發展有機農業。
鄭市長說,市府在政策上會盡量協助青農,土地的租賃與取得也很重要,農會可以協助青農尋找適當的土地,推廣「小地主大佃農」的觀念,相關輔導計畫由農業局委託市農會辦理,青年局也把這個計畫視為重點業務,青農將會有農業局及青年局2個單位的協助。此外,市府舉辦的大型活動都有農特產品銷售空間,銷售狀況很不錯,網路行銷的成效也很好,只要包裝及品牌建立的好,並在各項比賽得到鼓勵與支持,「小而強的農業」可以在桃園落實。
鄭市長也提到,電影「無米樂」是描寫台灣農民的故事,把農民「看天吃飯」、對天氣的了解、重視稻米的生命,真實的呈現出來。農產品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只要用對方法、對它好,就會有正面回饋,「農產品絕對不會拒絕,一定會對等的回饋」。
鄭市長也說,台灣農業永遠不會消失,桃園的青農團隊會越來越強,「小而強的農業」仍然是台灣要走的路,預估將來台灣會走向「農業保險制」,由政府協助保費支出,一旦發生天災就由保險公司負責處理,這是未來的趨勢,市府也會推動相關政策。他相信,農業是有收益的行業,未來各種農業設施和產銷設施都會逐漸加強。
鄭市長表示,最近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到市府來拜訪,希望桃園在地的農產品可以直接就近在全聯社上架。目前農業局、桃園市農會與全聯社已經開過協調會,未來桃園在地農產品將直接在全聯社上架,讓全聯社增加在地的生鮮產品,增加銷售特色,市府全力支持這個有助桃園農業銷售的計畫。
鄭市長說,桃園的食品廠多指定要在地酪農生產的農產品,休耕農地也轉為牧草契作班。今年12月要舉辦的「花彩節」,就是利用休耕農地種植低耗水性的景觀作物,在蘆竹、大園、平鎮及中壢陸續規劃設計,成本不到1千萬,但可以帶動農業發展。
鄭市長也說,市府已擇定新屋氣象站旁的空地作為「桃園農業博覽會」基地,預訂106年試營運、107年正式營運,除了參考宜蘭的「綠色博覽會」和雲林的「農業博覽會」,也會展現桃園都市農業的特色,屆時歡迎市民參觀。
針對茶葉的品牌行銷,鄭市長表示,最好的東方美人茶其實是在龍潭,市府要以辦理評鑑的方式,3年內取得東方美人茶的品牌權定價權;桃映紅茶的名號也要打響,甚至超越日月潭紅茶。而稻米方面,今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的香米組的總冠軍,就是八德區的「桃園3號」,得獎後價格會提升,更可見品牌化的重要性。此外,楊梅區的梨、復興區的杮也都會行銷推廣,建立品牌化。
包括市府農業局長謝長勝、青年局長陳家濬、教育局長高安邦及桃園市農會總幹事蔡瑞源皆一同出席。
青年從農輔導計畫農業系列課程 鄭市長:傳承農業知識,培育青農成功創業 推動與全聯社合作農產通路
青年從農輔導計畫農業系列課程 鄭市長:傳承農業知識,培育青農成功創業 推動與全聯社合作農產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