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金門的寧靜夜空,突發的砲響揭開了八二三戰役序幕,在最初的兩小時戰役內落下五萬餘枚砲彈,甚至當場奪走金門防衛司令部三位副司令官的性命,並在接連44天,中共人民解放軍對著金門發射近44萬枚砲彈。
在風雨飄搖的60年代,面對戰爭的無情與殘酷,人們能做的就是拋棄己見相互扶持,正如同在砲擊下的金門軍民,軍人在前線奮勇抗戰;民眾在後方補給支援,藉由軍民合作的全民國防概念,終於在前線1979年1月1日迎來停戰的消息,結束長達21年砲火連天的日子。
初次 聽聞八二三戰役是在國中的歷史課,歷史導師對戰爭的進程及軍事內容輕描淡寫的帶過,花費更多時間聚焦在戰爭背後的大國博弈及最終勝利所以引發的政治意義,「八二三砲戰」 對學子而已言僅是又一個需要背誦的歷史事件。
年紀稍長後 開始對國軍戰史有了興趣,除了透過研讀歷史了解前輩們勇猛善戰事蹟,運籌帷幄的思維外,更從字裡行間的屍山血海領略到軍人在面對危險,一步都不退讓的精神,也體會到「和平」需要多少人的付出爭取,更顯得難能可貴;守護和平的擔子一代代傳承至今,無論身處哪一個軍職崗位;哪一個時空,不能忘記屬於軍人的本分,也不能輕易丟失軍人的職責,國家安全是軍人的責任,也是身著軍服的榮耀使命。
向砲聲前進-光輝的八二三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