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市長期許透過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的價值倡議,形成產業創新的動力及國家投資的重要方向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5)日下午前往台北市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出席「水造未來韌性城市」2021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鄭市長表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才剛剛落幕,台灣也提出2030年減碳45%、2050年淨零碳排的願景,氣候變遷雖然是台灣產業的重大挑戰,但隨著高科技業逐漸轉型使用綠電,電動車及5G、車聯網等相關產業也因產業優勢的相加相乘展現莫大潛力,未來減碳產業也將轉變成為低碳產業,成為台灣看不見的優勢,期盼今日論壇在各方價值的倡議下,形成產業創新的動力及國家投資的重要方向。
鄭市長說,桃園自2015年起即參與聯合國氣候峰會,6年來未曾間斷,今(110)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2021聯合國氣候峰會,桃園也結合歐萊德國際公司等民間綠色企業一同參與,積極關注氣候議題。其中以水資源為例,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應強化防災能力與防災韌性,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是重要的項目之一,包括地下水、放流水、工地水、河川水、埤塘水及伏流水等水源都應該加以多元應用。桃園也在放流水與再生水的循環運用上,與經濟部工業局、中油公司、亞東石化、南電、美光科技等單位締結使用放流水或再生水的契約,雖然成本略高,但可以確保供水穩定無虞。此外,市府也協助企業推動綠色生產計畫,例如協助友達光電推動零排放、全回收的政策,讓每日約2萬噸用水量大幅降低至3,000噸,有效降低水耗。
鄭市長表示,空污也是台灣另一個主流議題,減碳、減排、減空污是政府在環境治理上的重大挑戰,桃園市政府與大潭電廠合作推動減排計畫,讓6個發電機組約減少氮氧化物(NOx)50%的年排放量,在搭配其他空污改善政策下,更讓桃園的PM2.5平均濃度較6年前減少40%,展現亮眼改善成果。
鄭市長也表示,桃園積極推動低污染運具政策,自98年起電動機車數量持續成長,迄今已突破8萬輛,二行程機車數量則減少了90%,在汰換老舊大型柴油車專案中也淘汰約4,000多輛。此外,市府環保局與經發局也持續推動工業鍋爐改善計畫,目前已協助汰換900個燃油或燃煤的鍋爐改為使用天然氣,帶動工業生產的轉型。
鄭市長指出,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府結合中央振興五倍券推出「電動機車Easy購方案」,總計9,000個名額,其中汰舊換新方案,中央補助最高1萬元,市府補助最高1萬7,000元,總計最高補助2萬7,000元;若為購買新車,中央補助最高7,000元,市府補助最高1萬2,000元,最高優惠達1萬9,000元,各大電動機車品牌也同步推出各項折扣活動,有效提升電動機車數量,市府也持續建置換電或充電站,目前約1,400處,打造綠能發展的友善環境。
鄭市長也指出,桃園與國際組織ICLEI合作,成為全球第一個生態物流主席城市,透過推動低碳物流建築、低碳物流車隊與低碳包裝,並整合既有的大型倉儲物流業、科技園區與商圈,建構完整的桃園生態物流示範區,有效降低城市的負擔。在永續發展方面,除了他自己曾榮獲全球永續傑出人物獎,桃園市政府也獲得永續發展自我檢視報告金獎,以及TCSA臺灣永續行動獎3項,展現桃園推動永續發展的亮眼成果。
今日包括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長蔡長展、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呂理德、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吳瑞賢、沃旭能源政府暨政策事務總監林致真均一同出席活動。
鄭市長期許透過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的價值倡議,形成產業創新的動力及國家投資的重要方向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