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公共債務六都最低、財政穩健,鄭市長呼籲府會同心爭取公平財政待遇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30)日在市議會詳細說明桃園市財政狀況與爭取中央補助款情形。鄭市長表示,《公共債務法》對長短期債務、自償性債務、基金專戶納入市庫統籌運用的認定標準全國一致,依財政部國庫署111年7月底「各級政府公共債務統計表」,桃園市公共債務為240億元,是六都最低,在升格前桃園市公共債務為262億元,因此長短期債務合計較升格前略有減少。鄭市長也呼籲,針對中央財源分配不公,市籍立法委員應不分政黨背景,幫助桃園發聲,府會也要同心爭取,讓桃園得到更公平、更合理的財政待遇。
鄭市長指出,桃園目前整體財政狀況相當穩健,依照審計部統計,未來5年桃園共需支出資本門約1,700多億元,其中約1,200億元有自償性財源,市府僅須負擔約500億元,5年換算下來,桃園年均需籌措資本門支出約落在100億元,而市府每年資本支出預算可籌措300億元,因此可穩健執行各大重大建設。
鄭市長指出,針對桃園市一般性補助款與統籌分配稅款獲配數較低的情形,他曾跟議長一同向主計總處反映爭取公平待遇。針對統籌分配稅款部分,建議立法院修法,讓六都站在公平的位置上,目前其他五都也有一些修法建議,市府則是認為營業稅提撥比率應提高,並統籌重新分配,讓統籌分配稅款透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的方式調整。
鄭市長說明,一般性補助款是在101年確定規則,當時仍是國民黨執政,規則至今仍未改變。主因是在升格前,明訂六都財政成長不得超過每年設算成長上限的天花板限制,但此規定實質上只對桃園市影響最大,對桃園並不公平,他也多次向中央反映,而在市府積極爭取之下,在重大建設與前瞻計畫補助,桃園所獲補助皆是六都中較高的,因此重大建設也一個個開展。
鄭市長指出,101年所訂規則是為平衡六都跟非六都的財政差距,希望六都的財政成長不要超過6%,當時其他五都皆已升格,桃園市則是在103年12月25日升格,因此該規定當時是針對桃園,要求桃園升格不能排擠其他十六縣市的財政補助。
鄭市長強調,此規則是在101年馬政府時代訂定,但升格前的承諾並未訂定為法律,事實上,設置成長上限的天花板是不合理且錯誤的,他也多次挑戰天花板限制的規則,並呼籲桃園市籍立法委員,應不分政黨背景,幫助桃園說話,府會也要同心一起爭取,讓桃園得到更公平、更合理的財政待遇。
此外,有關污水下水道接管率部分,鄭市長指出,在過去朱立倫縣長與吳志揚縣長主政長達將近13年期間,桃園市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是六都最後一名,跟其他十六縣市相比,也僅贏過幾個縣市,桃園市當時只有2萬8千戶接管,佔全市比例非常低,約有2%左右。
鄭市長表示,因此桃園市的起跑點確實較其他五都低,例如台北市接管率已高達9成左右,但如今桃園市成長度成為六都第一,接管戶數到達18萬戶,預定在四年內,接管戶數達30萬戶,因此營建署考評認為桃園是六都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成長度第一名。
鄭市長也提到,在他上任後,還遭遇中壢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埔頂污水下水道系統BOT案陷入法律泥沼的問題,幾乎是停擺狀態,但他決定匡正錯誤、重新出發,一方面重新招標,二方面埔頂重新選址,最後才克服問題,現在2個水資中心即將在明(112)年完工開始接管。
鄭市長說,他解決了國民黨執政時代留下的歷史負債,讓桃園重新站在一個新的起跑點,讓城市良心建設的污水下水道可以開展,這是桃園非常不容易的成果,不應該自我抹煞。
桃園市公共債務六都最低、財政穩健,鄭市長呼籲府會同心爭取公平財政待遇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