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市場、荒廢空屋、河川、街道都是展場 大石頭庄藝術同樂會熱鬧開展 讓你轉角遇到藝術!

新 聞 稿
桃園藝文陣線、桃園市大桃園鄰舍關懷發展協會
桃園市中壢區自忠二街110號
活動地點:龍門市場藝文基地--桃園市中壢區林森路58號
中華民國105年11月10日發布,並透過網際網路同步發送
Email:yokw7597@gmail.com
本稿連絡人:劉醇遠 手機0910225970;徐永鑑 手機0933972380


閒置市場、荒廢空屋、河川、街道都是展場
大石頭庄藝術同樂會熱鬧開展 讓你轉角遇到藝術!


『大石頭庄藝術同樂會』在中壢新興里熱鬧開展了!桃園藝文陣線與桃園市大桃園鄰舍關懷協會號召15組在地青年創作團隊,與在地里長合作,盤點社區閒置空間,並觀察社區的生活與環境議題,將土地的關懷以及各種創意的想像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挽起衣袖打掃整理,將閒置的市場、荒廢的空屋、河川、街道都變成『大石頭庄藝術同樂會』的展場,展期11月11日至27日,讓人「在街角都能遇到藝術」!
中壢後站新街溪流域舊稱大石頭庄,因田地裡多含石頭而得名,透過許多的老照片與口述歷史可以得知,此處過去的生活與土地、農村、水圳、河流息息相關,隨著中壢工商業發展,人口快速移入,後站農地漸漸蓋起密集式的住宅,後站的區域因開發較晚,地價相對便宜,成為許多新竹、苗栗,甚至是南部來桃園討生活、成家落腳的社區,也逐漸成為中壢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策展人杜彥穎表示:「經過觀察以及訪談,桃園人有一種『移民性格』,隨著都市發展 人與社區以及對自然環境的感知也愈來愈疏離,這一次邀請創作人來到社區,不只是希望創造另一個『藝術節』,而是將其視為一次『藝術行動』,透過各種實驗性的創意計畫,希望讓社區居民能夠透過參與,重新思考河川、綠地、公共空間等議題,讓藝術能夠成為一個貼近生活,轉化觀念的媒介。」
此次參與的15組創作人全都與桃園有很深的淵源,范淇暢、謝仁笠、歐陽文慧以及徐佳伶分別運用插畫、機器人裝置、影像輸出燈箱以馬賽克拼貼的方式,將閒置廢棄許久的市場空間,轉化成為一個專屬在地的『藝文基地』,創作人徐佳伶更帶領居民用馬賽克製作出專屬的『藝術門牌』;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老師李先恆帶領學生團隊,運用彩色的幾合圖形,妝點社區各點角落空間;創作人蕭遙帶領社區志工居民,共同將荒地改造成有草皮沙發的社區植物園;劉經倫、鄧惠如、杜彥穎將閒置已久無人居住的空屋,轉變為充滿故事的特色展覽空間;虹彩文創的紅豆老師,帶領社區觀察居住的空間,小朋友化作「小小社區規劃師」,將他們的心聲畫成作品,展示在社區街角;中原大學研究生黃紹維,號召志工回收寶特瓶,製作成大魚裝置燈籠,
希望讓大家重新看見河川;劉醇遠號召志工淨溪,並將河川撿拾起來的垃圾製作成作品,探討環保議題;黎育宣、溫英峰以及食蕉哥木作實驗室,運用木作及竹編的手法,在社區的場地創作作品,也讓社區多了更多公共的休憩空間。
桃園市大桃園鄰舍關懷發展協會徐永鑑理事長表示:「中壢後站的美,這些屬於在地的人、事、物等特色,都是藝術家創作的最好元素,在社區如果能有更多人願意把閒置的房屋、空地提供出來給創作人使用,透過年輕人的創意以及努力付出,將藝術帶入社區,除了社區特色能重新被看見之外,更能透過藝術看見許多社區的議題。」
『大石頭庄藝術同樂會』藝術展覽展期11月11日至27日,除靜態展之外,週末尚有「石頭小市集」、「植物交換計畫」、「河川野餐日」、「新街溪垃圾大作戰」、「攀樹冒險」、「走唱大石頭庄」、「親子唱跳」、「偶戲踩街」等活動,在地陳家聲工作室劇團、咖哩玩劇團、歌手鮭魚先生、米莎以及黃子軒也會來與大家同樂,詳情請上臉書搜尋「大石頭庄藝術行動-walk to join」,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hungliart。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