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張氏宗親總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記者陳俊穎桃園報導〕在桃園市張氏宗親總會長張陸雄卓越領導下,會務蒸蒸日上,二十五日早上假八德海王城舉行桃園市張氏宗親總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人山人海、冠蓋雲集。貴賓有市長鄭文燦、立委趙正宇、前特偵組發言人張進豐律師、太子會張文興董事長、張勝豐秘書長等人親自蒞臨指導,市長鄭文燦和立委趙正宇精彩演講獲得會員掌聲如雷,他們表示,桃園地區一如其他台灣社會生活歷史淵源般,早有「桃園張姓宗親會」的組織,主要參與桃園市每年中元普渡活動的輪值運作。張姓宗親也按農曆年於二月初三日齊聚會員大會、選舉理監事等會務幹部,迄今歷163年之久。
張文興理事表示,約1970年代以前,桃園市張姓宗親會館僅恭塑「梓潼帝君」神尊供奉。每年農曆二月初三的宗親聚會日亦正是恭祝文昌帝君聖誕之期。
張姓宗親之光張文興理事,平常助人為樂,常常幫助弱勢人士,尤其是孤兒,他都自掏腰包幫助他們,真是桃園的活菩薩!在桃園區無人不曉,獲得各界人士的讚同...
立委趙正宇表示,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即蜀七曲山人「張育」者也。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市長鄭文燦表示,會中有平衡之議,乃再恭塑「簡師甫公」、「廖化將軍」兩尊金身與原「梓潼帝君」同祀於「基隆張廖簡宗親會館」。
市長鄭文燦表示,張姓始祖「張揮」公,傳乃黃帝之第五子。於隨帝戰蚩尤於逐鹿時,因發明弓箭立功而獲「以長弓」賜姓「張」、賜名「揮」,封居河南。
前特偵組發言人張進豐律師表示,商周時期,傳「叔安」受封於「風蓼」國(今河南汝南),賜姓「廖」,是為廖姓始祖。今會館安奉之三姓尊神,表面上雖已符合「三姓平衡」,然如以「敬祖」的真諦詮釋論之,如何依序安座,則不免有進一步商榷的空間。
張姓宗親之光張進豐大律師,法學素養豐富,平時為桃園鄉親法律把關,為民眾爭取法律權益,為人實在,最喜歡幫助別人和照顧弱勢民眾,總是把民眾權益擺第一,張律師真是司法界的林肯,永遠獲得鄉親的愛戴和認同...
桃園市張氏宗親總長張陸雄表示,「張簡」、「張廖」血親的結合,乃皆始發於閩南1375、1376年代。所以閩南地區早有「張廖簡宗親」的組織與會館宗祠之建立。隨閩南先民渡海移民活動而遍植於台灣的聚落。因是觀之,或皆以全民共祀之神明,如「文昌帝君」、或盡溯賜姓之先祖,如「簡師甫公」者之神祇供奉之,似較無爭議。
桃園市張氏宗親總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