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 啟智中心支持心智障礙者 學習書寫思念
106.08.03新聞稿

老父親的家書 小茅的護身符
啟智中心支持心智障礙者 學習書寫思念
一封家書的故事,楊梅郵局慨捐100張父親節明信片
手機的普及讓現代人能很輕易地和親友即時聯絡,很少人寫信了,連卡片、明信片都只在旅遊行程中偶爾為之,誰還會寄信給家人呢?今年五月,一位聽力退化的八十幾歲老父親,一位心智障礙的中年兒子,分別住在基隆鄉下家裡和桃園楊梅身障機構,兒子在教保員的支持下,開始用「家書」傳遞彼此的情感,寄信時,剛好被楊梅郵局吳春櫻經理看見,吳經理深受感動,不僅在母親節時,捐了100張母親節明信片給啟智技藝訓練中心,8月3日父親節前,再次提供明信片給啟智中心,也呼籲為人子女,別忘了祝福感謝父親,寄一張明信片,也歡迎父親們用line、FB分享孩子寫給他的祝福,讓今年的父親節更溫馨。
因心智障礙及視力障礙,成年後就離家接受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服務的小茅,長年居住、工作都在機構裡,逢年過節時,其他兄弟會來接他回家和父親團聚,但茅爺爺已經八十幾歲了,近幾年因聽力不好又不會使用視訊,小茅打電話問候時,常常無法好好溝通。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蔡惠玲組長說,機構因為導入「以個人為中心」(Personal-Centered Planning, PCP)的服務概念,在訪談小茅個人想望時,得知他很想念父親,卻苦於無法用習慣的方式(打電話)告訴父親,蕭玉萍督導靈機一動,請小茅口述,教保員幫忙寫信,再讓小茅謄寫,然後和他一起到郵局寄信,沒多久,小茅就收到父親的親筆回信,父親如書法般美麗的字跡,寫滿滿的一整頁紙,信中透露收到兒子信件的喜悅,交代他:自己年事已高,無須掛念,而「啟智中心是你安身立命之處」。
如今這封信如同小茅的護身符,隨時帶在身上,想到就拿起來讀一讀,不記得、看不懂的文句就請教保員幫忙讀。不過擔心紙張毀損,蕭督導建議護貝起來,讓小茅可以收藏在自己的房間裡。
楊梅郵局吳經理提起看到小茅來寄信時,一開始很好奇,經了解後,自己決定親自到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看看,對啟智的服務相當感動,端午節時特別號召同仁、朋友一起前來捐贈物資。
吳經理表示現在真的很少人寫信、寄卡片了,大多是商業行銷的信函,啟智家書的故事,提醒我們還是有這樣的需求,郵局助人投遞祝福的工作是很可貴的。
蔡組長說,啟智中心在楊梅區服務250幾位成年心智障礙住民,其中近100位住民由於原生家庭距離較遠,或父母已經年老,幾乎長年都生活在機構裡,沒有機會返家也鮮少有家人來探視,許多口語或認知能力較弱者,連電話聯繫都是困難的,為了幫助他(她)能持續與家人連結,滿足對家人的思念,簡單的書寫也許是一個好的方式,感謝楊梅郵局看見啟智的需要,主動協助,啟智雖地處偏遠卻不孤單,仍能在這小小的社區裡得到關懷的力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