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施工 科技監控隨時回報
下水道施工 科技監控隨時回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4013762?from=udn_ch2cate6641sub7324_pulldownmenu

2019-08-27 22:57聯合報 記者鄭國樑/桃園報導

桃園市水務局利用AR可視化、IoT物聯網、GIS地理資訊等最新技術和雲端智慧管理系統掌握下水道現場狀況。 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

桃園市雨水、汙水下水道系統施工加快,難免引發汙染、噪音和影響交通引來抗議,市府今年透過AR可視化、IoT物聯網、GIS地理資訊等最新技術監控,可隨時回報工地情況、減少民怨。

市府根據民眾反應和科技監控獲得的資訊,已經採取改進措施,包括路面下推進工法取代明挖覆蓋,減少道路開挖面積保持路暢。還有縮短工作井之間的距離至60公尺為原則,減少施工期程的天數,另外限制工作井數量,同一路段以3處為原則,減少車道縮減長度,同時每天追蹤辦理情形化解民怨。

營建署、水利署和市府昨天舉辦下水道工程實務研討會及設備展,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市雨水下水道實施率從56%提升至74.7%,112年底可望突破80%。另外,升格前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僅5%,目前已提升至20%,累積接管數破10萬戶,有助改善市民生活品質。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桃園市汙水下水道已建置管線266公里、人孔6802座,隨著用戶接管工程及水資源回收中心順利進行,接管率將大幅提升。

劉振宇說,市府利用IoT物聯網等3技術,開發下水道雲端智慧、下水道智慧監控兩大管理系統,全市6大水資源回收中心和汙水、雨水下水道已完成及施工中等資料,匯集到雲端管理系統建置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

新科技不僅可以完整掌握下水道所有情況,也能監控大街小巷施工品質和管理,同時落實下水道清疏修繕、民眾報修案件管理,而AR可視化技術讓維護人員即時掌握下水道設施的現場狀況,迅速進行維護工作,一旦接到民眾抱怨施工衍生空氣、噪音汙染或影響交通,除了派員到場,也可以查閱監控紀錄釐清問題。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