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完工 新屋「許家淺滬」啟用
https://news.ltn.com.tw/news/Taoyuan/paper/1366205
新屋區蚵間一號石滬修復完工,昨舉行啟用典禮。(記者許倬勛攝)
2020-04-16 05:30:00
〔記者許倬勛/桃園報導〕新屋區蚵間石滬群有廿二座石滬,市府文化局去年四月將其中保存完整的九座石滬登錄為文化景觀,市府海岸管理工程處也委託桃園石滬協會完成六號石滬修復。而未被登錄文化景觀的蚵間一號石滬(許家淺滬),經由滬主與桃園石滬協會及里民攜手修繕,昨舉行完工開滬儀式,適逢媽祖誕辰,除祈福感謝海上作業平安順利,居民也準備了紅龜粿及菜包,讓參與民眾分享喜悅。
滬主與里民籌款攜手修繕
海管處指出,新屋蚵間石滬群建於清朝年間、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石滬群狀似魚鱗、面狀分布完整,是先人利用天然地形、以卵石堆砌與潮汐變換所構築的一座座捕魚設施,各個石滬都呈ㄇ字型,且考量當地海風多從北方而來,將石滬打造成迎風面高、背風面低,海流才會在石滬內形成迴流,讓入內的魚群無法游走,展現先人的生活智慧及與自然互動的樣貌。
廿二座石滬多分布在深圳北岸至蚵間約十公里海岸線間,最大一座為蚵間北岸編號第三號的石滬,其滬堤長四百七十二公尺,滬堤最深處至岸邊有兩百七十三公尺,滬堤上常見石蚵、笠螺及蝦蟹等海洋生物,是觀察濱海生態的好去處。
海管處長林立昌表示,文化局去年四月將九座石滬登錄為文化景觀,其中二、三、六號石滬保存狀況較佳,海管處優先列入修復名單,二、六號石滬已於去年底完成修繕,三號石滬預計下半年完工。
老師傅依古法 手工堆砌磯石
昨重建竣工的一號石滬規模較小,滬堤長約八十公尺、高約一.五公尺。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許仁郎表示,一號石滬的舊基地尚存,滬主、居民與該協會自籌卅萬元,找來有經驗的老師傅,配合季節潮汐,細心挑選海邊的磯石堆砌,過程均依古法,全憑手工,未動用任何機具;挑選的每顆石頭大小必須相近,還得不斷調整擺放的位置與角度,才能緊密相連,終於還原歷史場景。
昨適逢媽祖聖誕,當地居民備妥紅龜粿、湯圓等傳統米食分享,象徵圓滿成功與平安,也期許更多民眾前來體驗早期漁村生活,相信能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有經驗的技師在海邊找尋適合堆砌的石頭。(桃園石滬協會提供)
新屋區蚵間一號石滬昨啟用。(記者許倬勛攝)
修復完工 新屋「許家淺滬」啟用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