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機械系學生專題成果榮登國際期刊
長庚大學機械系學生畢業專題表現優異,屢次登上國際期刊,本學年度同樣傳出佳績,吳觀宇同學在李德美助理教授指導下,109年底將專題成果發表於國際SCI期刊Polymers,並獲得該期刊「2021 Best Paper Awards」的殊榮,系上師生皆與有榮焉,長庚大學豐沛的教學及研究資源再次獲得肯定。

李德美助理教授表示,系上學生在大三下學期與大四上學期需完成專題,整合在校所學,吳同學的專題是「影響3D列印製程中的機械性質因素」,主要是研究3D列印熔融沉積成型製程中的影響因素,了解碳纖維增強聚乳酸複合材料在不同加工參數下的機械性質,Polymers 期刊的影響係數(IF)為3.423,學生專題成果能被接受刊登並不容易。

機械系指出,除了吳觀宇同學,過去幾年大學部學生林昇漢、李唐宇、賴俞瑄、劉欣怡、馮楚涵等同學,在劉士榮教授指導下,也將研究成果分別發表於Polymers、Applied Sciences (IF=2.474)、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IF=1.980)等知名國際SCI期刊,近兩年來引用次數共有20多次。

這份經歷不只成為大學畢業後應徵工作、申請國內外研究所的最佳利器,更證明長庚大學學生不但有專業知識,還能活用知識解決觀察到的問題,把過程和結果系統性、邏輯性地記錄起來,進而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展現實務應用的價值。

李德美助理教授表示,長庚大學機械系的教學,不僅要讓一位學生在四年期間成為合格的畢業生,更要轉化學生的思考模式,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從過去被動吸收知識轉為主動汲取,從面對實際工程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歷練與成長的養分。

另一方面,長庚大學機械系研究團隊長期與長庚醫院合作,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資源。研究團隊主持人劉士榮教授指出,雙方合作研發具有良好機械加工性能與可生物降解特性的高分子材料,透過3D列印技術,把多種藥物鑲埋進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纖維中,隨著時間流逝纖維被生物體代謝、分解,內部包含的藥物因此被釋放出來,達到長期治療等功效。

此外,高分子纖維織成的薄膜,可有效預防手術後傷口產生術後沾黏,並減緩病人疼痛,促進傷口復原,研究團隊已進行多項體外測試以及動物實驗,實驗結果證實該方法的可行性與前瞻性。

劉士榮教授說,儘管台灣社會普遍對於公私立大學的區隔仍有既定保守的想法,長庚大學結合長庚醫院的專業背景,提供專業的師資群、豐沛的教學研究資源與多元學術交流,能夠給每位想一展長才的同學大放異彩的舞台,透過四年的學習訓練,學生將能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找到自我定位與價值。

長庚大學設有醫學院、工學院與管理學院,不但培育眾多傑出人才,也累積豐厚科研實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近年來校方積極投入跨領域整合,結合醫學、工程、管理等三大領域知識,培養學生擁有整合、創新思考能力,讓該校學生畢業後能成為符合國家所需之跨領域人才,為社會貢獻所學。

吳觀宇同學(圖左)與指導老師李德美助理教授(圖右)合影。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