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行為若持續復發,造成損害與痛苦,很有可能已經到精神疾病程度,需要進一步評估治療。尤其是已經有成癮疾病的患者,賭博成癮比例高且憂鬱症狀多。賭博成癮最可怕之處,乃是對個人、家庭與社區帶來眾多問題,如焦慮、憂鬱、酒癮、身體疾病、失業、家庭破裂、貧窮或犯罪。經由專業精神科醫師與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全人醫療,可以幫助病患解除痛苦,增進家庭和樂,社會安全。
歡樂年節總是瀰漫著一股及時行樂的熱絡氛圍,流傳著所謂小賭怡情或小酌微醺的迷思。然而,過度耽溺則易產生身心健康問題。賭博成癮(Gambling Disorder)是持續且復發的病態性賭博行為,持續12個月以上,症狀有需增加金錢下注才可達到渴望的刺激、減少或停止賭博時感到不自在、曾嘗試戒賭失敗、腦中經常想到賭博、常於不愉快時賭博、賭輸後返回再賭、隱瞞參與賭博程度、因賭博危及重要關係或工作、倚靠他人金援以處理賭博造成的財政困境。
桃園療養院成癮治療科吳坤鴻主任指出,賭博活動隨著全球化與網路科技發展演化,賭博成癮遂成為值得關注的全球公共衛生議題。華人傳統素有根深柢固之賭博文化(如骰子或麻將),近年更流行線上賭博,如電子遊樂場賭博與線上博弈網站。日新月異的「線上賭博」配合手機使用,隨時隨地可賭博,更增加民眾賭博成癮之風險。
桃療陳頌威醫師表示,行為成癮(behavioral addiction)意指無法抵抗衝動而反覆做出傷害自己健康或他人的行為;行為成癮的例子有賭博成癮、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網路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或購物狂等。許多證據顯示「行為成癮」與「物質成癮」在症狀、合併的其他疾病、遺傳基因與大腦神經變化非常相似。因此,DSM-5已將行為成癮的賭博成癮列入「物質相關及成癮疾患」。賭博成癮在一般人口之終生盛行率約1%~2%,但賭博成癮在物質成癮者的盛行率高達一般人的十倍左右(10~18%),且憂鬱症狀比例高。並發現賭博成癮危險因子有工作壓力大、憂鬱症、青少年時曾賭博或有菸癮等。
「不賭不過癮,成癮成泡影」。桃療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同事有足以造成痛苦或功能損害的「賭博問題」,宜及早求助專業醫療,接受篩檢治療,以減少賭博成癮衍生的身心健康風險與社會問題。賭博成癮的治療,以合併心理社會處遇與藥物治療之效果最佳。當個案理智實在無法控制賭博衝動且日漸惡化時,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調整大腦功能,會有很好的療效。
新年博弈請當心,賭博成癮心好苦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