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市政總質詢:林志強議員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7)日率市府團隊至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7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列席備詢,就市議員林志強提出有關桃園疫情、因應新制快篩陽性經判斷確診的醫療量能規劃、醫護人力問題、長者快篩試劑發放情形、5歲以下幼童發放唾液快篩試劑、疫情期間原住民族人的照顧及紓困扶助、1994原住民服務專線、紓困振興方案、楊梅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八德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大溪武嶺橋下空間規劃停車場進度、原住民文創園區興建工程進度、增設蘆竹區原住民天幕、碩士以上原住民學生獎助學金、龍潭原住民族集會所工程發包進度、原住民專屬社會住宅等質詢事項詳細說明。

林議員表示,目前桃園每日確診人數約1萬人上下,詢問是否已達疫情最高峰、何時能達到群體免疫標準,回復正常生活。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桃園7日平均確診人數約1萬人,與過去一個禮拜的每日確診人數相當,顯示目前疫情在高峰,人數未成長也未下降;依據參考資料,Omicron高峰期約4個月,預估桃園疫情高峰會再延續3個禮拜至1個月左右,這部分需要考量台灣整體疫情發展。目前桃園確診人數約23萬人,盛行率約10%,另無症狀感染者預估有20%至30%,再加上疫苗接種,相信群體免疫的效果會出來。

林議員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6)日宣布快篩陽性經醫師判斷確診的新規定,詢問桃園醫療院所因應的量能是否足夠。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桃園有255家基層診所、28家醫院及12個社區醫療採檢站提供快篩陽性判讀服務;以12個社區醫療採檢站運作情況來說,昨日約有78%快篩陽性民眾經醫師判讀為確診,其餘部分是進一步PCR採檢。

鄭市長補充說明,快篩陽性經醫師判斷後確診的政策,主要有兩個用意,第一是希望減少PCR採檢數量,降低檢驗負擔,第二是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緩解藥物或抗病毒藥物能及早發放給有需要的民眾。衛生局非常用心協調,將醫療量能放到最大,昨日試辦第一天,12個社區醫療採檢站運作順利,255家參與計畫的基層診所也透過視訊醫療或到院的方式判斷,分擔大型醫院的壓力。

林議員進一步詢問快篩偽陽性的問題,比例約有多少,且因Omicron的抗病毒藥物和其他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醫師需要花更多時間判斷,但仍希望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及分流簡化措施,在投藥風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縮短投藥時間。衛生局長王文彥說明,就公共衛生角度,偽陽性的計算相當複雜,若試劑的偽陽性為1%,代表100個陽性中有1個偽陽或偽陰;再以盛行率10%計算,代表11個陽性者中有1個偽陽。以12個社區醫療採檢站資料,昨日有809位快篩陽性經判讀為確診,其中有84位投藥,大部分為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位投藥者看診時間約10多分鐘,醫師能透過雲端藥物履歷查詢用藥紀錄,目前運作順暢。

林議員關心醫護人力問題,提及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規劃調高護病比,造成護理人員的過勞和負擔,尤其近兩年護理人員流動率高,今(111)年全國醫護人員平均減少約1千人,若加上醫護確診,人力更受影響,桃園如何維持醫療照護量能;若量能緊繃,是否考慮徵用退休醫護協助。

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過去醫院評鑑時,依全院、個別病房等有不同護病比的設置標準;現在是緊急狀況,專責病房的護病比需要分開評估,目前大部分醫院採降載方式,暫停部分醫療部門,較不緊急的開刀也延後,調度醫護人力來協助緊急醫療,例如:部桃神經外科病房目前暫時關閉兩周。另退休醫護人員的部分,疫情期間一直有透過護理師公會徵用,在社區採檢站、疫苗接種站提供服務。

鄭市長表示,桃園早於中央,於5月11日率先實施社區採檢站「PCR採檢、看診、領藥」三合一服務,截至5月25日累計服務7,274人,幫助長者、幼兒與其家庭及早獲得醫療照護,也特別感謝醫師公會及護理師公會協助號召退休醫護人員投入服務,成效非常好。

林議員肯定市府於5月22日宣布免費發放長者、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快篩試劑的政策,並詢問中央宣布6月底前接種各劑次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可獲得2劑快篩試劑之實施情形。鄭市長表示,昨日已開始實施長者接種疫苗可獲得2劑快篩試劑,桃園加碼下修適用年齡至60歲以上長者及50歲以上原住民,除了2劑快篩試劑,還提供700元超商禮券、1包桃園好米及免費愛心計程車接送等共4項福利,是全國最好的福利,目前桃園長者的疫苗覆蓋率也是六都最高。

鄭市長進一步表示,5月30日開始,各區公所將透過各里單位發放,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每人2劑快篩試劑,總計約67萬劑;另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每人5劑快篩。鄭市長也說,除了中央政策,桃園持續加碼照顧市民,市府已採購近200萬劑快篩試劑,針對居家型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兒少福利機構、身障福利機構)、住宿型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精神康復之家、公私托嬰中心等發放快篩試劑,有特定需求者也會透過衛生局、社會局系統發放快篩試劑,市府會持續增購,加強長者及幼兒的照顧。

林議員指出,5歲以下幼童未能施打疫苗,詢問市府是否能提供唾液快篩試劑。鄭市長表示,2歲以下幼童不能快篩,必須PCR採檢;針對3-5歲的幼童,桃園率先各縣市採購唾液快篩,教育局正專案辦理中,將提供桃園幼兒園幼生每人2劑唾液快篩、幼兒園教職員工每人2劑鼻腔快篩、國小學生每人2劑鼻腔快篩,預計6月初就會開始陸續發送;另3-5歲未上幼兒園的幼童會研議其他發放方式。教育局長林明裕表示,市府已備有10萬劑唾液快篩,提供幼兒園確診幼生、同學在復課前每人1劑唾液快篩,目前已發放2萬多劑。

林議員關心疫情期間原住民族人的照顧,尤其確診染疫的族人,在接收資訊及生活上需要更多照顧。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市府成立「桃園市原住民疫情關懷小組」,由原民局專門委員擔任防疫長、原民福利科長擔任執行秘書,並邀集12區原服員及3處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共同組成,提供諮詢、民生物資及生活支持等服務,也會積極宣導防疫資訊,若有確診個案,會安排社工人員至家庭訪視。

林議員表示。1994原住民服務專線能以最貼近族人需求的方式,解決包括急難救助、生活照顧、疫情等各項問題,詢問專線建置進度。原民局長林日龍說明,申請核配19XY特殊服務號碼,依電信核配法(電信管理法及電信號碼核配及管理辦法)規定,政府機關為提供緊急救難服務、公共事務諮詢服務、公眾救助服務或慈善服務等用途所需,須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其上級機關審酌核准後,始得向主管機關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提出申請。市府已於5月24日將此提案函請原民會,建議設置「1994」單一服務諮詢專線名,提供全國原住民服務諮詢電話;若原民會同意桃園以「市」規模辦理,市府也會積極辦理。

林議員提到,去(110)年疫情期間有辦理紓困扶助專案,詢問今(111)年是否能延續辦理。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市府持續辦理生活扶助,若族人有因本人或家人染疫居家隔離,致其家庭有經濟陷入困境之急難事由,可透過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12區原服員等,循桃園市現行原住民急難救助計畫-生活扶助條件提出申請,去年市府原住民家戶紓困專案,共核定補助154件、核發154萬元。

林議員表示,疫情衝擊餐飲、旅宿及服務業,建議市府超前部署提出紓困專案或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鄭市長說明,市府紓困振興方案配合中央政策規劃,放大乘數效應,上一輪桃園好市劵、好市成雙券搭配中央五倍振興券發行,效果很好,桃園購物節消費總額累計已突破150億元;中央剛發布新一輪政策,以紓困補助的方式,將發放345億6千萬元,會請經發局、觀旅局針對公布的項目規劃市府加碼措施,包括店家、商圈、旅行社等服務業及旅遊業,預計疫情收斂後推動。

林議員關心各行政區原住民族文化集會所使用現況,並指出楊梅區集會所與其他單位共用,是否能興建自有館舍,提高族人使用的方便性。鄭市長表示,原住民族文化集會所的設置因地制宜,分為自主館舍及共用館舍兩種,目前楊梅區原住民族集會所與高山市民活動中心共用,因楊梅區原住民人口已增加達5,025人,將請原民局及楊梅區公所於埔心地區尋找適當地點興建楊梅區原住民族集會所自主館舍。

林議員也指出,八德區原住民族集會所與社福單位共用,壓縮使用空間,建議於大興路客家文化廣場場址興建新館舍。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八德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建築空間配置為1樓文化健康站、1-2樓夾層空間為協進會辦公室、會議室及文化健康站辦公室、2樓托嬰中心,依目前使用情形評估,空間尚足以使用。鄭市長表示,八德區原住民族集會所為3層樓建築,之前依地方意見增設公托中心,為一混合型社福機構,成效不錯;大興路客家文化廣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會專案研究評估。

林議員質詢大溪武嶺橋下空間規劃停車場進度。原民局長林日龍說明,本案已獲交通部公路總局同意闢建為臨時停車場使用,市府將於6月10日邀集交通部公路總局召開研商會議,協助審視計畫內容及規劃維運管理收費機制,研議採有償租用方案,以解決區公所空間管理上的相關環境清潔人力及經費問題。

林議員關心原住民文創園區興建工程進度,詢問物價上漲而追加工程預算的處理情形。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本案因應物價上漲而增加的工程經費,原民會已同意補助4,000多萬元,占40%,另60%由市府支應,目前正進行內裝工程,預定年底可完工。

林議員指出,目前桃園有兩座原住民族天幕集會場地,分別位於中壢區及龜山區,大溪區也在爭取,是否能再增加於蘆竹區設置,讓族人戶外活動的空間更便利。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會盤點蘆竹區集會所周邊土地,評估是否有適合的土地可以增設天幕。

林議員詢問碩士以上原住民獎助學金規劃情形。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今(111)年已開辦原住民高等教育獎助學金,可以提出申請。

林議員質詢龍潭原住民族集會所工程發包進度。原民局長林日龍說明,本案第一次開標流標,預計5月30日第二次開資格標,預計6月能完成簽約,建築執照也預定6月底前取得,7月能開工。

林議員關心原住民專屬社會住宅的進度。原民局長林日龍表示,因建造經費從每坪14萬提高到20萬元,目前農水署正在進行社宅建造預算檢討。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