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頒獎 鄭市長:培育紀錄片人才,讓紀錄片成為桃園的城市特色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0)日下午前往中壢區桃園光影電影館,出席「2016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頒獎典禮暨記者會」,鄭市長表示,2016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與工作坊結合,讓入圍學員與包括桃園光影電影院總監吳乙峰等導師相互激盪,以工作坊型態提供學員監製培訓課程,協助完成紀錄片拍攝,最終有16部作品入圍,今日揭曉包括前三名、導師獎、特別獎及志工獎獲獎名單,代表拍攝品質獲得肯定;市府會持續舉辦城市紀錄片徵選,培育更多紀錄片人才,讓紀錄片成為桃園的城市特色。
鄭市長說,為鼓勵參賽作品,決選前三名可分別獲得獎金10萬元、8萬元及6萬元獎金,提供獲獎者創作之路上更多助力;而培訓過程不僅提供學員學習影像專業知識,也學習將紀錄片特質內化,提升影像敘述能力,透過不同角度詮釋這塊土地上較少受到關注的地方。
鄭市長提及,紀錄片的拍攝是一個互為主體的過程,由拍攝者提供故事架構,透過主角敘說情節,猶如一部中篇小說,透過不同的手法呈現張力和結局,也透過遺留的空白彰顯意境,因此紀錄片導演的養成相當不容易;此次入圍作品題材相當多樣化,導演的年齡、背景也不相同,鄭市長期許獲獎導演及每位創作者,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挑戰自己,拍攝出令人動容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看見桃園。
鄭市長指出,城市的生命力來自城市的多樣性,透過導演的自由發揮與不同角度呈現故事,能讓人看到城市的不同特色,市府會持續舉辦紀錄片培訓工作坊,培育更多紀錄片人才,讓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可與「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一樣,成為國際重要紀錄片盛事。
文化局副局長唐連成表示,為提升桃園城市紀錄片深度,文化局今年邀請以《紅葉傳奇》及《銀簪子》連續奪得兩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項的導演蕭菊貞、曾獲得4項大獎的資深電影及紀錄片導演的虞戡平、身兼演員及導演各職銜的林志儒、《我們的島》及《端傳媒》特約記者胡慕情、桃園社造中心計畫主持人謝佩娟等5位出色的紀錄片工作者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擔任決選評審,提供不同的視角與經驗。
唐副局長說,入圍參賽者歷經7個月的監製培訓課程,成果影片議題豐富多元,包括:原住民族離開家鄉追求夢想的《SAICELEN─堅持》、身體雖遇到障礙仍堅強不屈的《憶偉和弘逸》、高齡者追求夢想與建構生活的《燭日‧逐日》及《樂活的一天》、追尋親子關係的《家書》及《阿嬤》、探索原住民族自我認同的《布‧變》、關懷家庭照顧者們的《日子》、重新思索導盲犬退役應有權益的《小安與Polo》、面部血管瘤傷疤卻堅強面對的《小娟的臉書》、家庭共築環球旅行夢的《騎‧待飛翔》、導演面對同志友人反思自我的《第一次想告訴你》、與被攝者共同面對罹癌心路歷程的《莫阿姨與小阿姨》、看見新住民尋找在異地找回自己生存地的《地》、記錄電繡師傅無條件教學的《臺灣國寶級電繡藝術大師:陳素安》,以及市場人人生悲喜與親子關懷的《阿南》等16部作品。
本次紀錄片徵件評選結果,由涂佳禎的《第一次想告訴你》獲得第一名、林聖賢的《小娟的臉書》獲得第二名、陳慧君的《布‧變》獲得第三名、洪文麗的《地》獲得基礎班特別獎、曾玉婷的《憶偉和弘逸》獲得基礎班導師獎、劉孟芳的《阿嬤》獲得進階班導師獎及桃園光影志工評審團獎。
今日包括市府文化局副局長唐連成、桃園光影電影院總監吳乙峰均出席記者會。
2016桃園城市紀錄片徵件頒獎 鄭市長:培育紀錄片人才,讓紀錄片成為桃園的城市特色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