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東門溪整體整治方案-樹仁三街滯洪池計畫 鄭市長:營造水環境空間,讓滯洪池兼具防災及景觀功能
視察東門溪整體整治方案-樹仁三街滯洪池計畫 鄭市長:營造水環境空間,讓滯洪池兼具防災及景觀功能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2)日下午前往桃園區樹仁三街,視察「東門溪整體整治方案-樹仁三街滯洪池計畫」時表示,為改善龜山工業區及東門溪周邊地帶逢雨淹水的問題,「東門溪整治方案」除了進行中的桃林鐵路山鶯路分流方案外,將利用樹仁三街附近公有土地,規劃約3.5公頃的滯洪池,編列總經費4億6,000萬元,預計可滯洪6萬立方公尺,也搭配延平路延伸段設計造型景觀跨橋,成為景觀亮點。鄭市長責請水務局加緊腳步規劃,提前於109年前完工,達成北桃園不淹水的目標,也讓滯洪池兼具防災及景觀功能。

鄭市長說,東門溪自鶯歌鳳鳴重劃區以下河道,市府已進行拓寬至9公尺寬,但龜山工業區部分河段,因受限於道路使用及高壓電力管線的問題,僅能拓寬至6.5公尺寬,東門溪斷面太窄,故採增設滯洪池方式整治。

鄭市長又說,滯洪池計畫可分2大段,第1段為八德區舊大湳水上樂園及西坡埤塘公園,西坡埤塘公園部分預定今(106)年完成,舊大湳水上樂園也將設計為滯洪池使用,可保護大樹林地區、八德區居民,也保護年產值6,590億元的龜山工業區,效益非常龐大。

鄭市長提到,第2段則是樹仁三街滯洪池,總經費4億6,000萬元,將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在樹仁三街一帶公有土地設置A、B、C三處滯洪池。A、B、C用地分別為農業區及貯氣槽用地,需變更為滯洪池用地,請都市發展局加速辦理都市計畫變更,A池及B池將先施作為臨時滯洪池,後續再進行永久設計;而C池部分,由於C池用地農業局現與土地佔用人訴訟中,也要盡速專案協調定案,未必要以官司方式解決;責請水務局加緊腳步,提前於109年前完工,並於設置滯洪池的過程中,製作相關摺頁宣導,讓更多民眾了解滯洪池的作用。

鄭市長補充說明,滯洪池除了因應10年一次的洪峰以及平常的颱風季之外,希望也能透過水環境營造,將滯洪池設計為防災公園,並增設公共設施,讓市民可以親近使用,並作為環境教育的場所。此外,延平路延伸段則將設置造型景觀跨橋,橋梁經費約1.億9,500萬元,將作為桃園區的入口,此處可結合水景、地景及臨近學校生態教育的機能,成為更具亮點的水環境空間。

今日包括市議員李光達、邱素芬、黃景熙、范綱祥、陳美梅、黃婉如、市府秘書長李憲明、水務局長劉振宇、工務局長黃治均一同出席視察。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