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勝於治療 保持良好作息 杜絕蜂窩性組織炎
蜂窩性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並在組織空隙內滋長,引起局部組織發炎反應。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 ,所以如果發炎腫大,就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最常侵犯臉部、頸部及腳部等部位,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周邊結締組織。

北榮桃園分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李依宸表示,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病原因為傷口感染所致,部分原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抵抗力差,進而導致潛在性的感染。發作前通常是患部先有小傷口,後因傷口被忽略,感染性細菌由傷口進入,所以常被誤以為蜂窩性組織炎是無緣無故地發生。有一部分的蜂窩性組織炎,係肇因於血流至皮下組織,引發局部感染,故皮膚外表沒有明顯外傷。

初期特徵為紅、腫、熱、痛:
1. 紅: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
2. 腫: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
3. 熱: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
4. 痛: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
範圍將會逐步擴大,同時出現發燒、畏寒、全身倦怠、淋巴腺腫、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敗血性休克而死亡。抵抗力低者及有開放性傷口者如外傷、拔智齒、香港腳等,皆為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

李依宸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方式以抗生素為主,在發炎情況還未趨嚴重前,通常只須採局部塗抹或口服藥物,若出現發燒、畏寒等全身性症狀時,即應考慮給予注射抗生素治療,通常七至十天即可痊癒。當已形成膿瘍,就必須用空針抽吸清除,或採外科手術的切開引流與傷口的清創處理。更嚴重時將視病情決定是否做局部皮層重建、植皮或截肢等整形手術。

防患勝於治療,為防治蜂窩性組織炎,民眾應隨時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且不可忽視小傷口,須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發生,如有香港腳應及早治療。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習慣,避免熬夜、酗酒等不良習慣,以免降低抵抗力,防微杜漸方能避免可怕的蜂窩性組織炎。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