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中央政府退守來臺,與對岸的中國共產黨各踞一方,而做為兵家寶地的金門控制了臺澎及阻遏閩粵,因此成為兩軍必爭之地。同年10月17日共軍拿下廈門,輕易的勝利使得共軍輕敵,中共將領還曾比喻金門有如餐桌上的肉,屆時必定手到擒來。豈料國軍的精實備戰與諸多巧合使得共軍於古寧頭戰役中踢了鐵板,終顯疲憊而潰不成軍。
戰士們憶起古寧頭戰役的始末,無不感慨萬千。一聲誤觸地雷的巨響拉開戰爭的序幕,一部演習時無法進退的戰車成為功不可沒的攻防武器,而不願棄守戰車的士兵們也因此能在第一時間警覺共軍來襲,抵擋最初的攻擊。後來三日中,金門陷入了膠著戰,國軍勇猛抗敵,縱使物資缺乏加上環境克難,但軍民合一共同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此次戰役犧牲了我軍約兩千人,包括陣亡中職務最高的國民黨將領-李光前團長。
古寧頭戰役為國軍戡亂戰役由敗轉勝的轉捩點,更是攸關臺灣存亡的戰役,雖然兩軍參戰人數不多,規模不大,戰場不廣,戰時不長,但其奠定了臺灣穩定發展的基礎,並且造就了兩岸迴然不同的政治實體。如今兩國互動頻繁,人民彼此你來我往,戰爭的煙硝似乎已然離人們遠去,我們或許只有到訪古戰場及參閱史蹟資料才能依稀勾勒出當時戰爭的輪廓,但千萬別輕忽中共仍不放棄武力犯臺的企圖心。因此我們應在緬懷先烈的同時,做到全民國防,守護臺灣主權,並記取戰爭留給世人的教訓,遏止時代的悲劇再次重演。
緬懷先烈-剖析古寧頭戰役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