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性別暴力」是指任何因「性別不平等」而產生的種種暴力行為,包括肢體傷害、精神威脅、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等各種形式,因此,諸如性騷擾、家庭暴力、情侶或伴侶間的暴力、性侵害或人口販運等行為,都屬於性別暴力。無論程度大小,性別暴力都會對被害人的身心造成傷害與痛苦,甚至終其一生都深受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20年的統計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性侵害的通報數字中,被害人高達八成是女性,行為人高達八成五是男性;而家庭暴力的通報數字中,被害人高達六成六是女性,行為人高達七成三是男性。當數字呈現高比例的性別差異時,我們可以推論這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體社會結構需要檢視的地方,意即,性暴力是一個性別議題。
近三年來我們也觀察到男性被害人有增加的趨勢(性侵從16%到17%到19%;家暴從30%到32%到34%),另多元性別族群遭遇性別暴力的比例也不少。以勵馨2019年成立的「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為例,他們在過往重要生命階段中遭受的問題,依序為校園霸凌(21%)、家庭暴力(19%)以及職場霸凌(12%)等,而發生原因主要是多元性別者的「性別氣質」與「性傾向」。只要大家對於性別存有刻板印象與迷思,其產生的偏見與歧視將無有增無減,因此落實性別教育與性別暴力防治刻不容緩。
衛生福利部109年11月底啟用臺灣首座反性別暴力網路圖書館,衛生福利部表示,這象徵性別暴力防治意識的普及化,愈來愈多人關心性別暴力防治議題,也顯示國內的實務工作者與研究者經常運用該網站資料,將有助於相關保護性工作的推展。「反性別暴力資源網」的成立是展現臺灣推動反性別暴力行動的具體成果,也是和國際接軌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性別暴力防治觀念推廣教育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