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引用離教者臆測性發言便對整體加以概括
-教會誠實回應的立場僅被刊登出2句
-應透過公正的採訪與報導慣例,實踐並保護宗教自由與信仰人的權益
新天地耶穌教法國教會於2025年4月9日發表官方立場聲明,對法國日報《巴黎人報》(Le Parisien)於2025年4月7日發表的報導進行嚴正反駁,稱其對新天地耶穌教會進行了扭曲報導,造成「新天地耶穌教會及聖徒的名譽受到嚴重損害」。新天地耶穌教會方面指出,該報導過度強調離教者的片面主張,幾乎未闡述信仰團體的真實面貌,顯得非常偏頗。
具有問題的報導以「他們像對待動物一樣對待我們」為標題,根據一位匿名離教者的個人證詞,將新天地耶穌教會列為法國境內「有問題的福音主義團體」之一。報導中包含了訓練營、斷絕人際關係、索取錢財等內容,但對於新天地耶穌教會所表明的立場,媒體卻僅引用了兩句話。
新天地耶穌教會相關人士指出:「記者事先提出了12個問題,我們提交了數千字的書面回答,但報導正文僅採用兩句,甚至不到所有回覆的1%。嚴重限制了向讀者傳達平衡觀點的機會。」並表示「記者在收到回答後,僅於4小時內便發表報導的情況下來看,這是一篇早已預設好片面立場的針對性毀謗文章」。
新天地耶穌教會進一步指出:「若僅靠書面不夠,記者也可親自來教會實地了解信仰現場,聆聽聖徒們目前的想法。我們始終與媒體保持並進行開放的交流。」
為了闡明聖徒們實際的信仰經驗,新天地耶穌教會公開了聖徒們信仰生活的見證。已經在新天地耶穌教會信仰6年的特蕾莎(音譯,29歲)表示:「信仰是出於個人選擇。我在這裡認識了真正的神,並學會了作為神的子民,該如何成為世上的光。」另一位聖徒阿克塞爾(音譯,30歲)則說:「來到新天地教會之前,我一直在尋找人生的意義。透過在新天地教會過信仰,我領悟到神的旨意,我非常享受為神做工。我也能邊擔負使命,邊旅行,並在教會裡遇見了我的妻子,我正過著非常滿足的生活。」
對於具有問題的報導標題「他們像對待動物一樣對待我們」,新天地耶穌教會表示:「看到這句話,教會與聖徒都非常驚訝與困惑,因為從未有人遭到那樣的對待,也不這麼認為。這只是為了博取眼球所使用的煽動性標題。」新天地耶穌教會說明:「我們從不威脅或對離教者貼上標籤,即便對方選擇離開,也會尊重其選擇。」
針對報導中提到「因教會要求而與男友分手」的主張,新天地耶穌教會反駁稱:「這並非事實。該男子當時也是教會聖徒,甚至表達了結婚意願。但女方本人表示自己暫無結婚打算。分手是雙方溝通與信仰考量下的個人決定,教會從未誘導和施壓。」新天地耶穌教會強調:「戀愛與婚姻屬於個人自主與責任的範疇,將其與新天地耶穌教會的控制相連結,並不符合事實。」
此外,新天地耶穌教會方面也對該篇報導中部分內容指出質疑,稱其包含了實際上受訪者未曾經歷的情況。新天地耶穌教會表示:「該報導中提到的一張腳踩在暖氣機上的照片被稱為是『體罰』的證據,但這張照片與體罰毫無關聯,甚至是在該名受訪者尚未加入教會之前所拍攝的。照片中的男子目前仍在教會中虔誠地過著信仰,當時只是出於『我也能擺出這樣的姿勢』的想法而做出那樣的動作,而拍攝者也只是出於覺得有趣,所以將其拍攝下來。照片中的男子在看到這篇報導後感到非常驚訝,對於自己的照片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使用,且被完全扭曲原意地報導,已決定向媒體正式提出申訴。」
新天地耶穌教會表示:「媒體在未經查核事實的情況下引用這些說法,導致讀者對新天地耶穌教會產生偏見,對此深表遺憾。」
針對報導中所述的「訓練營」, 新天地耶穌教會解釋:「該計畫是某部分希望自己信仰能夠成長的使命者們100%自願參與的短期訓練,內容包括晨禱與經文默想等,並無任何體罰或脅迫,且參與者隨時可退出。考量容易造成外界誤解,目前已不再運作該計畫。」
對於「收集個人資訊、限制上網、斷絕家庭關係」等指控,新天地耶穌教會亦予以否認,稱:「僅為了信仰輔導而蒐集最基本資訊,此外並無更多內容,且從未限制網路使用或與外部的關係,反而鼓勵聖徒們在家庭與社會中做出模範行為。」
對於「ECA學院」,新天地耶穌教會說明:「該名稱於2019年短暫用作聖經教育課程名稱,課程初期即明確告知隸屬新天地耶穌教會,之後是否入教完全由學員自由決定。」
對於此次報導事件,新天地耶穌教法國教會呼籲媒體遵守以下原則:
▲ 進行涵蓋多元觀點與經驗的全面採訪
▲ 充分反映教會的官方立場與回應
▲ 提供給現在正在信仰當中的聖徒們有能分享實際經歷與心聲的公平報導機會
▲ 建立尊重宗教自由與信仰人尊嚴的報導文化
▲ 避免使用煽動性表述與標題製造偏見
新天地耶穌教會相關人士指出:「針對特定宗教或信仰團體的偏頗報導會讓善良的聖徒們被貼上標籤與偏見,進而損害宗教自由與人權。媒體應避免煽動仇恨的報導方式,轉而以平衡、互相尊重的方式呈現多元聲音。」
並補充道:「我們希望包括《巴黎人報》在內的所有媒體在宗教報導上都能遵守更高的道德標準與平衡原則,新天地耶穌教會也將持續透過透明溝通與公開對話,促進社會能夠更正確地認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