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稚丞/台北報導)最新的稅改政策從去(2018)年發布以後,根據今(2019)年財政部最新公布實施的各項調整,標準扣除額從原本的9萬調高到12萬;薪資扣除額與身心障礙扣除額都從12.8萬調高到20萬;幼兒扣除額從2.5萬調高到12萬元。主要影響的族群是月薪3萬元以下的上班族,不用繳稅的族群有年薪加總在40.8萬以下、雙薪家庭年薪在81.6萬元以下、包含2位五歲以下子女的四口之家,年薪在123.2萬元以下。另外,股利部分從以前兩稅合一,改成股利所得和其他各類所得合併計算,或是採分離計算方式。
然而,這些扣除額的數字是否真的符合現在家庭需要?去年通過的林若亞條款,只要符合工作需求也有一定扣除額,大法官要求稅捐單位應該將同樣的精神套用在所有的職業上,新的扣除額政策是否真的有發揮林若亞條款的精神?五月報稅季到了,全民公審第58集特別邀請,記帳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蔡維杰監事長、稅務律師吳俊志與洪明珠會計師,分享新的稅改政策對於國人的經濟與荷包,是否真的有實質的幫助,希望國稅局不管在報稅季或是報稅過後,都是以服務、輔導納稅人的心態行事,而不是總以處罰來為難人民。
洪明珠會計師提到,雖然今年的稅制讓納稅人有感,不過這不應該說是「稅改」,只能算是「稅調」,是跟著百姓的經濟實質去做調整,現在調起來「比較符合民意」,也是值得讚美!至於林若亞條款這個部分是從2019年1月 1日開始計算,必需等到2020年 5月申報的時候才可適用。林若亞條款中指的就是與提供勞務有直接相關、必要的費用可以認列,實際上有負擔這筆支出。其中有三項特定的項目可以列為支出,第一是職業上專用的服裝費,第二是進修時的訓練費,第三是職業上工具支出,以上可以各認列總薪資的3%。
洪明珠並以模特兒工作舉例說明,如果模特兒的薪資以200 萬計算,服裝費可以列3%,進修費用也3%,職業上的工具支出也是3%,以上各可認列6萬,加總起來是18萬.這些有點類似標準跟列舉的概念。不過,話說回來,除非你薪水超過220萬,否則還是以薪資扣除額的20萬來計算比較划算。因此,這項條款真正可以受惠的大概也只有7萬人左右。
對於新規範中股東可扣抵稅額瞬間歸零,蔡維杰監事長認為這是有疑問的!比較大的企業可扣抵稅額可能有一千億,或許還忍受得住,但是有些中小型的企業,可扣抵100萬對他們可能受益很大,結果瞬間歸零就有很大的衝擊。他曾聽過國稅局一些人說過,可扣抵稅額算是類似政府的德政,德政已經實行了那麼久,現在歸零的話應該時間也算是夠了。相信這樣子的說法,無法讓人民接受。
蔡維杰指出,雖然現在股利所得課稅的方式看似簡單,但是實務上中小企業還是經常會算錯,除非是在國稅局還沒發現之前自己修正好,不然還是會受到處罰。營業人的重點都在於「投資環境」,如果環境是好的,課稅是公平、合理而且透明,能夠讓他獲利,多繳一點稅其實他們是很樂意的!他還提到,法稅改革聯盟經常對國稅局有指正的地方,實際上並不是對國稅局存有敵意,只是希望在課稅方面必須公平、合理、透明。
吳俊志律師也表示,這次稅制調整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兩稅合一制度的廢除,二是扣除額的調整。雖說財政部宣傳時其中的一個理由是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但實際上是為了平衡內外資的差距,不讓外資課的比較少,內資課的比較多。然而,並不是內外資平衡了,人家就一定要來投資,最終能不能創造就業機會?投資人願不願意投入更多資金?取決的還是企業會不會賺錢,市場整體的投資環境,以及稅務風險或是查稅環境是否透明,讓人民有所依循。
在扣除額的調整部分,吳俊志認為調高了身心障礙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美中不足的是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的部分,雖然從12萬元調到20 萬元,但是基本上來說,是為了後面所謂的林若亞條款,實額扣除的部分做一個前階段的準備,也就是說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調高了,大家會選擇實額扣除,增加稽徵成本的機會就比較少,但是確實在實額扣除部分,國稅局、財政部又給了太多的限制與太多的門檻,導致可以用到林若亞條款實額扣除的人,可能並不太多。
針對此次減輕人民負擔的部分,相信民眾都會給政府肯定。只不過財政單位原本就應該根據物價上漲指數,或是經濟等情況,每個年度都要去觀察而做一些調整,民眾更希望的是整個制度的公平、透明。小英政府上任快四年了,剛就職時就曾把「稅改」列為主要的政策。2019年的稅改政策,盼望是一個好的開始,後續稅務制度、稅務人權的層面上,也希望政府可以多下一點功夫,把人民期待稅務課徵的公平性跟合法性,能夠再加強與改進。
圖說一:蔡維杰指出營業人的重點都在於「投資環境」,希望環境是好的,課稅是公平、合理而且透明。
圖說二:吳俊志也表示這次稅制調整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兩稅合一制度的廢除,二是扣除額的調整。
圖說三:洪明珠認為今年的稅制不應該說是「稅改」,只能算是「稅調」,是跟著百姓的經濟實質去做一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