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47年8月23日傍晚6時30分,共軍突然對金門發動殲滅性砲擊,目標金防部、各指揮所、機場、砲兵陣地與觀測所,在近兩個小時內不間斷地發砲57,533發。此後一直到10月4日,共軍每日繼續以間歇性地大量砲擊,攻擊金門、小金門、大膽、二膽等我國軍據守之島嶼。
砲戰開始後,我砲兵即以反制還擊,施行反砲戰,惟金門在地理位置上,三面受廈門地區的沿岸高地包圍,中共的重砲火力得以覆蓋全島;另一方面我軍配備之155及105榴彈砲在射程、火力與砲數均處於劣勢,因此我金門守軍無法有效壓制敵砲火。
我國雖與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美方不願意介入金、馬等外島衝突,避免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故建議我國放棄外島,固守臺澎,但我政府考慮到撤守國土,將對政府的威信以及民心士氣有致命的打擊,予以斷然拒絕,並要求美國援助,於是遂有美援之8吋榴彈砲與240公厘榴彈砲運往金門前線參與反砲戰,以及力士飛彈進駐臺灣本島維護防空。8吋重砲在9月26日開始參與金門反砲戰,有效壓制中共砲陣地,也迫使中共在10月6日宣布「暫停砲擊7天」,局勢稍有和緩。
在連續44日的殲滅性、間歇、干擾式的砲擊之後,中共暫停了砲擊,並建議舉行「和平談判」;10月13日再宣布「停止砲擊金門兩週」,惟20日起復開啟砲戰;至10月31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自11月起,雙日對金門任何目標一律不砲擊」,自此金門八二三砲戰轉入了「單打雙不打」的半停戰階段,至民國48年以後,共軍單日的砲擊也轉趨和緩,所謂的臺海第二次危機也宣告解除。
金門八二三砲戰我軍勝利地扼守金門,用反砲戰瓦解共軍砲火窒息絞殺之野心,從外部來看美國軍事上8吋重砲等援助,是形成戰局逆轉的關鍵;但真正重要的是軍民團結一心的精神,臺灣後方軍民一致、持續不斷地透過海、空軍運補、空投彈藥、武器、醫藥與食物等物資到金門,避免金門守軍斷炊、士氣渙散。另一方面,高階將領不時的赴前線慰問,同甘共苦,也是維持士氣的原因。
我政府透過堅守金門、贏得了砲戰的勝利,形塑了「保衛金門就是保衛臺澎」的生命共同體意識,激勵了軍民士氣,更粉碎了撤守外島的議論。因此我們國家以臺、澎、金、馬為國家不可分割之領域的概念迄今深植民心,與此同時也確保了中華民國歷史的傳承。
走過烽火-榮耀與記憶的八二三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文章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成為第一個回應的人吧!
回應本篇文章!
(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尚未 登入會員 ,無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