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  線上:10,018人  |  瀏覽數:2,147,483,649

LINE   

回「新聞網」首頁  |  上一則   |  下一則
發稿日:2021/11/03 11:26:00 AM
發稿人:站長 | 修改新聞稿
你家是珍珠,還是芭樂? 都更檢討指標密技公開
您尚未登入會員!   新會員註冊
   帳號 密碼 
都更議題,在高雄城中城災難發生後,又成為社會焦點,類似的循環不曾少過,但每每在慘重傷亡過後,真的可以換來長治久安,往前跨出一大步嗎?更直白的說,地主們期待的都更家園,真的已經更近了嗎?你的老家,真的可以醜小鴨變天鵝了嗎? 
  
 如果和自己的左鄰右舍聊聊,多數地主都覺得,我們的地點和條件這麼好,生活機能、交通建設、就學環境,什麼都好,憑什麼就是無法都更?問題是,你所居住或擁有的這塊土地,它到底是珍珠,還是芭樂,地主們真的清楚嗎? 
  
 其實在許多評估單位眼中,都有一套類似公式的快速檢討指標,依據幾個客觀條件逐一分析,很快就知道,這塊基地是開發商的菜,還是只能靠地主們自力自強? 
  
 讓我們先苦後甘,先檢討負面指標,如果以下這幾關的門檻都過不了,大家都別再浪費時間找建商了,因為這裡大概嚐不到甜頭,怎能期待商人做賠本生意呢? 
  
 ●負面指標一:一樓店面數(-1 ~ -10分) 
 都更的最大價值之一,就是多了共用的僕人,讓你變大爺,過去沒有管委會、沒有清潔人員、沒人幫你收掛號信,什麼事都要自己來,沒人可以當你的出氣筒,就算病了或走了,都要很久才會被發現;都更後的可能未來,住在家裡可以像住飯店一樣,有客房送餐、洗衣等服務,還可以結合長照,在家養老、看護到府協助,或一起健身運動、一起游泳、讀書或唱卡拉OK,可以設計的看似很美好、更人性化,但問題是,以上的服務,和一樓店面有關係嗎?生活品質提高了,但商業效益,並沒有相對的保證,反而許多高檔社區,都必須強調一樓沒有店面,才能彰顯隱密性或安全性,有店面的大樓,往往反而不容易升格變成豪宅,因為有錢人的思維是,這是居住的地方,是要能放鬆的地方,最好不會被打擾,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才能讓人最放心。沒有店面,能看得更遠、視野更好,房價也會更貴。 
  
 ●負面指標二:產權複雜(-1 ~ -10分) 
 都更的價值,就是誰的土地大,誰就分得多!但偏偏有人的房屋和應有的土地坪數不相稱,例如40坪的4樓老公寓,每戶照理應該有10坪土地才對,但因為早期土地和房屋沒有強制一併移轉,導致少數人便宜買到房子,土地坪數卻只有2坪甚至1坪都沒有,造成房地不一致的情況,未來都更後,勢必將分不到房子,或必須由其它地主採取禮讓措施,才有可能讓都更走下去,但如果你是其它地主,你願意犧牲一點嗎?房地不一致的住戶,通常可能是經濟相對弱勢者,在舊有的都更分配思維下,只求有屋可住,可能跟你都更嗎?另外如果地下室有單一的權利人,擁有的土地持分跟樓上住戶相同,代表所有樓上住戶的土地,都被地下室權利人稀釋掉了,未來重建後樓上住戶可分回的房屋坪數將會更少;如果產權人數超多,且分散在世界各國,或持分所有權人彼此失和,老死不相往來,未來只會隨著繼承,讓產權人數變得更多、更複雜、更難解! 
  
 ●負面指標三:官司糾紛(-1 ~ -10分) 
 因為房地持分比不均,有人享有房租收入,有人因為買了持分土地卻沒有房屋,只能每年負擔地價稅,享受不到房屋的價值和利益,時間拖得久了,就會衍生官司訴訟,但有地無屋,或地大於屋的持分權利人,是怎麼來的,難倒法官會不知道嗎?別忘了,台灣的多數法官都有另外一個身份:也都是地主。類似樣態的持分權利人,不外乎是在景氣低靡時以極少的資金取得土地持分,或是當年只願意賣出房屋不賣土地,想賺取都更後的巨大利益者,或是祖先曾允諾讓某某人使用他的土地蓋房子,但時日一久就因為房屋所有權人不是地主而無法強拆,不管是當事人或其繼承者,多數人自己對於擁有持分地卻沒有房屋這件事,其實都心知肚明,只是上了法庭後,全成了受害者,但台灣的法官們,真的不是吃素的,許多人也都是過來人,既然早已經是歷史沈疴,何妨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私權糾紛,因此往往一拖就是十年、二十年,原告可能都等不到了,繼承人還期盼會有公平正義,但如果你是法官,你覺得怎麼判,才算是有伸張到公平正義,只怕角色互換,大家作的決定都差不多。 
  
 ●負面指標四:老人很多(-1 ~ -10分) 
 年紀大了,還真能期待他願意跟你去環遊世界嗎?身體變差了,基本的健康亮紅燈,還能經得起換屋後重新適應新環境的生活挑戰嗎?有電梯是方便,有車位的老人家卻不一定有人幫他開車,如果拆掉房子後等重建,要等3~4年,老人家等得到嗎?會不會客死他鄉或是在租屋處遇難?原本熟悉的鄰居們一下子都散了,就算還能打牌,恐怕牌友都很難湊齊;重建期間,老人家被迫打掉重練,要練習適應新環境、新的公車路線、買菜或散步路線,還要重新與鄰居混熟,真的蠻費工的,如果快有老人癡呆症,記性也變差了,恐怕什麼新朋友、新環境,都會成為每天的新挑戰和惡夢,這樣的新生活,自然不會是老人家想要的,為什麼老人家還要被迫接受呢? 
  
 ●負面指標五:房子不夠爛(-1 ~ -10分) 
 政府對於老屋的定義是:三十年以上就算是老屋,但老屋不見得就一定比較危險,偷工減料的新房子,往往才是造成災難的最大原因。雖然鋼筋會鏽蝕,水泥會脆化,但比起100年前的土角厝或紅磚厝,灌漿的RC結構和鋼筋水泥老屋,不都已經比一堆上百年的古宅強多了嗎?百年建築都可以好好的,三十年前蓋的房子,當然未必就會不安全,只是因為921之前的建築結構標準沒那麼嚴格,不代表在921之前蓋的房子就一定會先倒。當你的房子看似結構還不錯,即便樓上別人家是海砂屋,但你家狀況真的不差,參與都更重建,自然是興趣缺缺,何況更多老屋真的看起來,只是沒停車位、沒電梯,外觀醜,但結構並不差。許多人常會說,我住得好好的,為何要詛咒我們,誰先倒,還真的都說不準,對都更或危老重建而言,這房子不夠糟,反倒成了最大阻力。 
  
 ●負面指標六:老屋原有容積太大(-1 ~ -10分) 
 早期蓋房子只需考慮建蔽率,所以建商能多蓋一層就多賺一層,導致住戶的土地持分通通都被稀釋,當都更重建時,就算依照原有容積給予獎勵,能換回來的坪數,即便在台北市,也很難室內一坪換回室內一坪,其它房價低於50萬的區段,更是難上加難,類似高雄城中城住商混合型大樓,通通都是民國70多年以前,依照建蔽率管制規定所蓋的高樓層建築物,但在都市更新條例給予的誘因當中,這類型的建物就很難再能突然都市計畫所侷限的天花板,如果想翻轉現狀,就會牽扯到國家的整體都市計畫,真的茲事體大,與其如此,開發商自然更傾向在自地重劃、徵收案等標地上下功夫,除了不需投入人力和時間成本去做整合,重新造鎮,荒地變黃金,才更可能讓投資翻倍,是最好的報酬來源。別忘了,許多住商混合的老屋,背後的大地主其實都是有錢人,寧可投資重劃案,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整合自己的產業,為什麼?這些人會傻嗎?各個精的跟猴一樣,富人比起窮人,更懂得利用時間賺取最大利益,至於爛攤子,丟給政府,反正政府不會倒,台灣的政治人物,不懂得僕人領導的,現在大概也都選不太上,問題丟給政府,災難來臨時,就是最好翻轉的時機。從商業角度思考,商圈的移轉是很自然的,人們都會喜新厭舊,與其期待老地方永遠最好,不如讓原本考試只有10分或20分的學生拿到60分,後者的投資報酬更容易見效。 
  
 ●負面指標七:房價低於50萬(-1 ~ -10分) 
 這就是合建比,或所謂成屋/成本比的概念,當新成屋扣除重建成本後,剩下的,才會分回給地主,房價愈高,地主才能分到愈多,但如果新成屋不能是重建成本的3倍,就無法室內一坪換回一坪,很抱歉,雙北以外,目前幾乎通通都沒有這個條件,都更條例,你說它不是天龍國條例嗎? 
  
 ●負面指標八:建築法規限縮容積(-1 ~ -10分) 
 除了都更條例的相關規定,能蓋出多大的房子,還要檢討建築法規,各縣市都有其相關的自治條例,沒注意看,很容易重傷,千萬不能大意。 
 例如台北市特殊規定如下: 
 1.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25條第1項規定:「商業區內建築物之建蔽率與容積率不得超過下表規定,且容積率不得超過其面前最寬道路(以公尺計)乘以百分之五十之積數,未達三○○%者,以三○○%計‧」 
 如果商一的土地,原本容積率是360%,但因為面前最寬道路只有6公尺或6公尺以下,則該容積率最多只能以300%計算。 
  
 2.另外還有面寬的限制,如果面寬不足,商業區的容積也會被限縮。商業區土地如臨接最寬道路之面寬達5公尺以上,其基地範圍內以15倍面寬為周長所圍成之最大面積,得以最寬道路計算容積率,再以次寬道路為同方法檢討,最後剩餘部份以容積300%計。如果鄰路面寬皆不足5公尺,則該容積率即以300%計算。 
  
 3.住二之ㄧ、住二之二、住三之ㄧ、住三之二、住四之ㄧ鄰路面寬不足16公尺。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10條規定,住二、住三、住四之土地,如建築物面臨30米道路或是面前道路對側有河川,容積得酌予提高為住二之ㄧ、住二之二、住三之ㄧ、住三之二、住四之ㄧ。但若其鄰接道路之「基地面寬不足16公尺」,其容積率仍以原住二、住三、住四計算。 
  也就是說此種”之”類的住宅區土地,必須符合兩個條件:(1)面前道路達 30公尺以或面前道路對側有河川(2)鄰接道路之基地面寬達到16公尺以上,容積率才得以該”之”類住宅區之容積計算。此點常為開發人員所忽略,不可不慎。 
 https://benjamin-realestate.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20.html  
  
 ●負面指標九:無管委會或功能不彰(-1 ~ -10分)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看似只是管社區的事,卻是特別法,位階高於民法,包括不繳管理費者,或違反公寓大廈組織章程的住戶,管委會都有權力依照政府授予的權利行使職權,包括對於不配合的住戶,直接依法移送法辦,當事人最終恐被執行署強制執行,包括遭市政府連續開罰、拆除違建、返還不當得利、被迫搬家、房屋法拍等,都是實務上會有的,如果沒有管委會,代表社區沒錢、沒人服務、沒人管,一但出事,例如台北市有外牆磁磚掉落砸到人,最後所有住戶100多人全部被法官起訴,留下前科。 
 由於多數的老舊房屋,都沒有成立管理委員會,沒有統一的領導中心和意見領袖,群龍無首整合困難,如果又分屬不同地號,不是同一棟樓,誰聽誰的都是問題所在,如果有人是六七層的電梯大樓,有人是透天厝,有人是4、5樓老公寓,有人是平房或鐵皮,不同的建物結構,將讓都更分配充滿更多變數。 
  
 如果看完了以上的負面指標,你覺得在你們社區,問題都不大,恭喜你,你們絕對不是芭樂,但會不會是珍珠,其實還很難說。 
  
 好煩哦,都更怎麼這麼難,是哪位天才設計出來的爛遊戲! 
  
 ●正向指標一:熱心人士(1 ~ 10分) 
 社區中如果有熱心人士,不怕被誤會,而且有時間、敢按門鈴、EQ高、人緣好,基本上,成功一半了! 
  
 ●正向指標二:高容積(1 ~ 10分) 
 在土地這件事上,天生就有平民跟貴族,商業區還可以區分商一到商四,商四容積800%,住二容積120%,但在台北市,最多的都是住三,容積225%。可以將容積比喻成可樂瓶,800CC的,當然要比120CC要貴很多,一旦在很久以前被政府劃定成商四,它就是皇親國戚,而住三,就有如是市井小民,在重建的道路上,容積率決定了生與死,也是開發商的最基礎判斷依據。 
  
 ●正向指標三:海砂屋或危樓(1 ~ 10分) 
 愈危險,政府愈可能行使公權力代拆或強拆,如果在台北市,海砂屋還有額外最高30%,類似增額容積的獎勵,房子狀況愈糟糕,政府愈願意幫忙使力,這就是所謂自以為公平的正當性,可以最有效的避免官員被扣上圖利的大帽子。 
  
 ●正向指標四:房價高(1 ~ 10分) 
 新房價愈高,地主分回愈多,自然意願更強,往往在台北市,重建後的價值,都有可能是老屋價值的2倍。 
  
 ●正向指標五:低樓層老屋多(1 ~ 10分) 
 老屋的樓層數愈少,代表未來可多蓋出來的面積愈大,開發的效益自然愈高。 
  
 ●正向指標六:社區參與意願高(1 ~ 10分) 
 成事在人,如果多數住戶懂都更,都願意伸出手接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都更就不難了,如果多數人願意自己支付前期資金,能自籌超過1千萬元,都更的障礙就會縮小許多。 
  
 ●正向指標七:有管理委員會(1 ~ 10分) 
 有管理組織,代表有肉粽頭、有號召者、有追隨者,才容易達成集體共識,在原有的信任基礎上,才更能共同達成目標。 
  
 如果以上的七項正向指標分數加總後,扣除負面指標分數,仍然有超過50分以上,恭嘉您,這塊地絕對是珍珠! 
  
 但即便目前的基地很芭樂,也別恢心,先自行整合!當整合到80%甚至90%時,就有發球權,世界將因你而改變,芭樂也可以讓您發大財! 
  
 靠人不如靠自己,現在不做,以後一定後悔,千萬別等到老屋困老人,讓自己成了籠中鳥,就後悔莫及了! 
  
 如果在高房價區域,都更後讓您價值翻倍,可以多賺2千萬,難倒還不值得你多花點時間,好好自行整合找答案,還在瞎忙嗎? 
  
 https://tnews.cc/ur/newscon2998.htm  



避免法律糾紛,轉載本區文稿請先徵得原作者同意!
LINE      回首頁
回應本篇文章!(以下回應不會連結到FaceBook)
(言責自負,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以免挨告!)
內 容:
檔案1
類別:(可存入分類相簿中!)
圖說1

‧本站為言論自主平台,相關圖文上載皆設有追蹤機制,網友請謹慎發言,勿涉及人身攻擊!如面臨法律糾紛,本站有權提供發稿人、回應人資料予相關單位。 ◎服務條款
‧Copyright © 臺北市危老重建工作站中山北安站
MAIL:tnewscc@gmail.com
(台灣都更權益促進會-台灣都更顧問、都更危老網) 
  ‧ 免費詢諮電話:0988-72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