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都更32年,換了7個建商的站長,原本是理工男,因為興趣而轉系變成新聞人,在都市叢林中完成許多光怪陸離的報導任務,又因為熱愛戶外活動,開始學習冒險,最終如願完成攀登喜馬拉雅山的任務,也幫尼泊爾爭取到台灣的醫療團隊進駐,還蓋了一家醫院。 但在體驗過許多冒險運動,掌握安全冒險的方式之後,回頭看看被都更的老家以及建商的作為和地主的反應,才發現台灣居然有這麼多人比站長更酷愛冒險,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在安全的情況下冒險,反而陷入了賽局理論的「囚犯困境」,太多人正搶著換爛房、賭賤命! 從戶外冒險的精神看見都更風險的真相 在戶外冒險活動中,雖然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但有幾個核心原則始終不可動搖: 風險可控、裝備完備、規劃縝密、退場機制、保險完善。 這些條件若缺一,就不再是「冒險」,而是「送命」。 對比都市更新的參與過程,表面上看似地主也能參與規劃與分配,看似是一次「合作開發」的機會,但實際情況卻常常偏離上述的冒險原則——變成了赤裸裸的「賭博」。 「冒險」與「賭博」的根本差別 一、風險掌控 冒險(可控風險):自主評估、準備充足 賭博(無控制權):規則由他人制定 二、損害控制 冒險(可控風險):可設停損、可退出 賭博(無控制權):全程綁約、無法回頭 三、成功依據 冒險(可控風險):技術、經驗、判斷力 賭博(無控制權):運氣與對手意圖 四、安全保障 冒險(可控風險):有專業陪同與保險 賭博(無控制權):賭場只保自己不賠錢 誰是莊家?政府與制度是最大贏家! 在這場「都市更新的賭局」中,政府是制定規則的莊家,它: 擬定《都市更新條例》與相關子法 擁有容積獎勵、審議權、強制實施權 無論結果如何,政府都有「場地費」可收(稅收、審議費、規費) 而建商只是這場制度博弈中的「大東家」,藉著與政府合作、爭取更多業績與市場份額,但平均每20個案子才可能成就一次都更案,經常成為冤大頭。 對面坐著的「賭客」,就是一群擁有土地或老舊房屋的普通市民。他們手中握有的是資產,不是資本;有土地,卻沒有籌碼改建;想參與,卻無法左右風險。 沒有保障的都更合作,是把自己綁上高風險列車 若地主參與的是「合建」,而非可以選擇並主導的「自主更新」時,因為制度未能提供完善的保障,政府部門明知道到處都是協議合建契約,卻連最基本的合建契約風險都不願意幫廣大地主拆雷的時候,就可能面臨以下極高風險: 1. 廠商資金不足:喊得動聽,卻中途資金斷裂,工程停擺。 2. 銀行融資未落實:建商原本預期可貸到的款項落空,地主也跟著被套牢。 3. 房屋銷售不如預期:若市場反轉、銷售不順,工程款拖延甚至無法完工,變成爛尾樓,即便有續建機制,多數仍只做半套,或僅僅只是偽裝,一旦爛尾,訴訟打官司也難以挽救,這個雷,當然是政府送的。 4. 偷工減料與低品質施工:為了降低成本,犧牲品質,最後倒楣的是未來要住進去的地主,政府卻說這是廠商的良心和地主的選擇,跟它無關。 5. 監造不力或根本無監造:即使建物完成,也可能留下結構或施工瑕疵,難以維權。 小資地主若無風險控制機制,寧可籌組都市更新會,集思廣益共同防範,也不要貿然選擇合建案,因為即便三思而後行,不願意付出學習成本的地主,還是搞不清楚安全、風險與利潤。 都市更新不是不能做,但必須在有風險控制工具與制度保護的前提下進行。例如: 預設停損點與退場機制 強制履約保證與工程保險 公正第三方監造與財務透明 法律與專業團隊協助談判與監督 最重要的是多多參與讀書會、說明會,腦袋長知識,別人才搶不走、騙不了,否則台灣只會繼續被新加坡人嘲笑:傻子多到騙子都不夠用! 與其說都市更新是「全民參與的公共建設」,不如說是一場政府設定規則、建商協助推動、地主下注押寶的制度賭局。 若沒有明確保障機制,地主不過是用自己的老房子,在一張無法看清結果的牌桌上賭未來。而且這張牌桌的莊家以為自己永遠不會輸,卻付出了更高昂的社會成本,當政府讓人民失去信任,難保不會後院失火,就要坐立不安了!  歡迎加入站長的LINE,共同點亮一根蠟燭: 歡迎加入「都更之家」共學! 站長的都更良心書:如何創造都更多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4487?srsltid=AfmBOooGxI-BX3b3qwHck9uoT7xnD4QuooGF9fu-U5pqoNO-S6bfdw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