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都市更新推動過程中,最常見也最棘手的問題,往往不是技術、不是法規,而是資訊落差與信任斷裂。在一場牽涉數十戶、甚至上百戶的重建工程中,知識不對等往往會引發誤解、對立,最終讓再生機會錯失於一牆之隔。台灣都更權益促進會提出「都更之家」的共學策略,核心簡單而深刻,就是八個字:「師不順路,醫不扣門」。 這句話出自傳統社會的倫理觀念,意在提醒人們:老師不會主動登門授課,醫生也不會敲門主動看診。求知與求醫,都必須由需求者主動前往,表示尊重,也展現決心。這樣的文化智慧,在今日的都市更新推動中,同樣適用。 「都更之家」正是這樣一個平台——不主動推銷,不強迫灌輸。它提供的是一個學習、分享、解析與決策的平台;但是否願意來學習、是否願意面對問題,始終掌握在地主與建商手中。對於遇到都更困境的地主而言,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從來都不是被動等候某個「救星」或「包商」來拯救,而是主動尋求答案,踏進「都更之家」的大門,向知識請教,向經驗學習,從對話中突破思維困境,化誤解為理解,將「我不要」轉化為「我知道」。 正因如此,「都更之家」並不僅僅是地主才可以籌組的場域。事實上,我們更鼓勵有誠意的建商、整合者主動出面,幫地主架起這個共學平台。與其在私下一家一戶的遊說,不如把資訊攤在陽光下,邀請專業顧問、法務、地政士、會計師、銀行放款部門、建築師、估價師,以及攸關房價和分配的不動產經紀人,公寓大廈專家,一起解說重建的條件、可能的風險與分配邏輯。如此一來,不但能減少不實訊息的干擾,更能建立理性的討論基礎。 在實務經驗中,「都更之家」的共學小組不只一次化解了看似堅不可摧的釘子戶阻力。很多地主並非無理取鬧,而是因為不懂、不信、不安。一場誠懇的說明會,一次有數據支持的模擬分配,一段來自鄰近重建成功案場地主的現身說法,往往就能讓堅硬的抗拒態度開始冰釋。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建立一個讓人願意學習、能夠理性討論的平台,也就是「都更之家」真正的價值。 我們相信,都市更新不是一場零和的爭奪戰,而是一段需要集體智慧與信任的旅程。在這段路上,地主與建商若能站在「共學、共識、共利」的基礎上,那麼就能突破傳統上對立的結構,轉為合作的契機。而這一切,正是從理解「師不順路,醫不扣門」的精神開始。 地主若不願學習、建商若只想主導,這場重建注定難以順利進行。但若地主願意主動走進共學空間,建商願意謙卑站在同一張桌前,則「都更之家」就不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次集體成長的實踐。 如果您扮演的是建商,別擔心無利可圖,因為目光短淺不懂出資的地主,比比皆是,建商只要擔任出資者的角色,所有應得的都少不了;如果您是地主,更無需擔心責任重或太麻煩,打掉你的老屋、重建新成屋,不管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麻煩且困難的事,過程中有太多向左轉或向右轉的選項需要地主們共同面對,往往路的兩端,一頭是成本,一頭是安全,您只想選一項嗎?唯有學習承擔,才能兼容並蓄,開創新局,同時節省成本又打造出最安全的新屋。若地主不承擔,為何政府要贈送容積,讓您重建後的房屋價值多漲一倍,地主們何德何能?對無殼蝸牛族而言,政府的恩澤已經太超過了! 知識,不會自己飛到你手上;方案,也不會自己落在你家裡。唯有主動求知、集體共學,才能讓都市更新真正落實在人民的手中,而非失控在誤解與對立中。  歡迎加入站長的LINE,共同點亮一根蠟燭: 歡迎加入「都更之家」共學! 站長的都更良心書:如何創造都更多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4487?srsltid=AfmBOooGxI-BX3b3qwHck9uoT7xnD4QuooGF9fu-U5pqoNO-S6bfdwzE
|